“土司亦是大明百姓,实不宜太过残忍,不然,只怕会寒了人心,使得诸多土司离心离德。”白圭拱手道,“兵者,凶器也……”</p>
“好了,”朱见深打断他的滔滔不绝,道:“朕从未说过,土司不是大明百姓,朕亦爱惜百姓,但……”</p>
他深吸一口气,断喝道:“他们下山祸害其他百姓怎么说?他们杀我大明士兵怎么说?</p>
你是兵部尚书,你可有为大明的士卒想过?”</p>
缓了口气,朱见深温和了些:“白爱卿熟读兵书,一鼓作气势如虎,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浅显道理应该明白吧?”</p>
“臣……”白圭默了下,“臣明白。”</p>
“好,你且退下。”朱见深摆了摆手,继而将目光移向户部尚书杨鼎,“杨爱卿。”</p>
“臣在。”杨鼎走上前,拱了拱手。</p>
朱见深问:“你是户部尚书,管着大明的钱袋子,打都掌蛮前后合兵二十万,历时两年有余,其中花销你可清楚?”</p>
杨鼎脸上一热,讪讪道:“耗资弥巨。”</p>
“若此时收兵,都掌蛮反悔,又当如何?”朱见深道,“之前的财力付出,岂不打了水漂?”</p>
“这……”杨鼎尬住。</p>
“你所说的耗资弥巨,还不包括内库出的钱。”朱见深又补充了句,挥手道:“你且退下吧。”</p>
“……是。”</p>
朱见深吁了口气,道:“商爱卿。”</p>
“臣在,”商辂走上前,躬身道,“请皇上吩咐。”</p>
“自永青侯走后,兵事公文由你打理,你最是清楚这一战的意义,”朱见深道,“现如今,多少土司盯着这一战,若此次朝廷大军无功而返,会带来什么影响?”</p>
商辂见局势已然不再一边倒,便也放下了心中包袱,拱手道:</p>
“可能会有很多土司闹事!”</p>
稍一停顿,他给予正面回馈,“臣以为,这一战不能退缩,退,则前功尽弃,且还会带来一系列土司问题。”</p>
“说的好!”</p>
朱见深赞了声,扫向群臣。</p>
万安率先扑倒,恭声道:“臣附议!”</p>
他自己附议还不算,万安回头看向众人,道:“诸位同僚,此时退兵,若发生那样的状况,你们谁能负责?”</p>
“……”</p>
你个狗东西……</p>
试问,谁敢说负责?</p>
朱见深瞥了眼马仔,微微颔首以示肯定,继而望向群臣,“诸位爱卿以为,万爱卿所言如何?”</p>
“……”</p>
吏部尚书尹旻上前,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可传谕都掌蛮,让其下山接受朝廷处置,若其听命下山,那也不用打了;</p>
若其不听朝廷政令,自然要予以重击,以树立典型!”</p>
这话水平极高,因为这种可能性太小了,都掌蛮肯定不会干,所以,本质上他还是同意了继续打下去;</p>
但……这么说,却能表明他的立场。</p>
——敢于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p>
树立了这个风向标,以后在君臣博弈中,他的影响力也会加大,积累政治财富。</p>
同时,这也是一个试探。</p>
皇帝你肯不肯做出妥协?</p>
“臣附议尹尚书之言。”</p>
“臣也附议。”</p>
“臣附议。”</p>
…</p>
虽然只是明面上的妥协,但这个态度很重要,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在博弈中的底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