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群臣也没那么坏。”黄锦弱弱说。</p>
李青颔首:“不错,大多数人还是心系大明天下的,可他们有一个致命缺点。”</p>
“什么?”</p>
“对过去,过于痴迷;对未来,过于憧憬。”李青轻叹道,“这就导致,他们常常引经据典,来展望大明未来。思想观念守旧,思维逻辑固化……说好听点是穷酸腐儒。”</p>
“……这还好听呀?”</p>
“说难听点,就是一群误国误民的王八蛋!”</p>
黄锦:“……”</p>
李青吁了口气,“当然了,这样说过于武断了些,还是有少部分官员明事理的,可他们……根本翻不起浪花,故此,暂时性的让其闭嘴,是最优解!”</p>
“呃呵呵……读书人不都这样吗?”</p>
“随着教育的普及,渐渐地……就不是这样了。”李青说,“暂时让这些人闭嘴,是为了给后来人时间和空间成长,未来,随着来自基层的官员越来越多,再行开闸放水,便不会洪水决堤了。”</p>
黄锦想了想,道:“就是说,一边加高堤坝,一边疏通河道,待到河道疏通,再开闸放水,便能达到奔流到海之效果?”</p>
李青轻轻笑了,“对极了。”</p>
黄锦开心,</p>
同时也很是心疼,“一定很累吧?”</p>
李青轻声说:“低下头,弯下腰,也还好。”</p>
“呃……啥意思呀?”</p>
“低下头,弯下腰,走一步,再走一步……”李青轻笑着说,“今再回首,我已走了十一朝,十一朝了。”</p>
看着他笑,黄锦却有些想哭。</p>
十一朝啊……</p>
那双眸子,充盈着化不开的忧郁和几近病态的疲倦……怎能不累?</p>
“怎么了?”</p>
“没,没什么。”黄锦吸了吸鼻子,问,“可你有无想过,如此这般,皇上会……会……”</p>
“会刚愎自用?”</p>
黄锦点点头。</p>
“他会死的。”</p>
“啊?”</p>
李青好笑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是说他没办法长生。”</p>
“这样啊……”黄锦缓缓放松下来,“对了,财政赤字怎么办啊?”</p>
“其实这从不是个问题,赤字归赤字,可国帑之充盈,完全可以承担,我早就详尽计算过了。”李青说道,“时下,新钞政策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皇帝按照谏策推行,只会更加保险。”</p>
黄锦惊奇:“这你也知道了啊?”</p>
“我就在江浙一带活动,怎会一直不回金陵?期间回去了下,都听李浩说了。”李青吸了口气,振奋道,“我对大明的未来……很有信心。”</p>
黄锦凝望着他,“可你的眼神……为何总是这般忧郁?”</p>
李青怔了怔,轻声道:“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总是……悲观。”</p>
黄锦不太理解,却也没深问,安慰道:</p>
“其实,皇上还是感谢你的,是真的,皇上亲口说的……”</p>
李青笑了笑,“其实,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感谢。”</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