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修成百余年,可这么多皇帝之中,也就朱厚熜对其感兴趣。</p>
讽刺的是,当他怀揣着对太宗的无限敬仰之情,去拜读永乐大典时,却发现大典只剩赝品了,还是最低级的赝品——印刷本。</p>
哪怕又重修了嘉靖副本,朱厚熜仍是对正本念念不忘,耿耿于怀。</p>
再见李青如此轻描淡写,朱厚熜的心情可想而知。</p>
然,李青的尿性有目共睹,让他再还回来,根本不可能。</p>
肉包子进了狗肚子,哪有再吐出来的道理。</p>
朱厚熜苦闷一叹,叮嘱道:“万不能有失,如果你愿意还回来,我可以加倍弥补李家的亏空。”</p>
言下之意,你不还书,我不还钱。</p>
李青冷笑道:“给你三分颜色,你还真开上染房了?”</p>
“……”朱厚熜咕哝道,“明明是你理亏在先……”</p>
李青翻了个白眼,问:“派去西域的人,都有什么消息传来?”</p>
“称臣纳贡都很乐意,不过对成为大明的一份子……”朱厚熜无奈道,“与漠北草原一个样儿,底层人愿意,高层人不愿意,话语权掌握在高层手里,结果显而易见。”</p>
“这么说,还是要打喽?”</p>
“出兵的成本太大,我加大了招安的好处,消息刚送出不久,估计要到年后了。”朱厚熜叹道,“能不打最好不打,不过打的准备我也在做了,看情况吧。”</p>
李青微微颔首,“这么说,我也没十分必要留下来了?”</p>
“当然有!”朱厚熜正色道,“首先,太子之事不容大意;还有,近年来我的精力日益下滑;再有,你留下,西域传来情况也可第一时间得悉。”</p>
李青嗤笑:“你可真会使唤人。”</p>
“我可以给你发俸禄!”朱厚熜豪气道,“以最高标准!”</p>
“我差你那仨瓜俩枣?”</p>
“留下来嘛。”</p>
“……恶心死了。”李青黑着脸,起身就走。</p>
朱厚熜急了,“你去哪儿?”</p>
“连家屯儿。”</p>
闻言,朱厚熜紧张之色顿消,迈出的步子也止住了,轻笑道:“先生慢走。”</p>
……</p>
李青回来的消息,自然瞒不了人,仅一日之隔,诸多大佬便得悉了。</p>
基于上次的来去匆匆,加之也没有‘惹事儿’,群臣不再像以往那般如临大敌,只是心里头有些憋闷。</p>
这个人的存在,就如脑袋上悬着的一把利剑,人离他们越近,剑离他们越近。</p>
指不定啥时候就砍下来了。</p>
自当初欲让李青体面无果,群臣内心深处就惶恐难消。</p>
当时气氛都到那份儿上,换谁不死一下都说不过去,然,李青就是不死。</p>
强行让人体面也尝试了,结果却是自己差点被体面。</p>
摊上这么个混不吝,且手段还堪称仙人的存在,又能如何?</p>
群臣心头沉闷,叹气连连。</p>
唯一让他们庆幸的是,李青并未恢复‘大明国师’的官职,也没有上朝参政。</p>
群臣不安的心,稍稍得到些慰藉。</p>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p>
还没从李青来京的苦闷中抽离出来,就听闻太子疯了。</p>
这一下可不得了,群臣再也顾不上忧心李青,一个个的心肝狂跳、惊骇非常,同时,也隐隐明白李青为何来京了。</p>
一下朝,内阁三大学士,六部九卿,一众侍郎……就全聚在了乾清宫,非要见太子不可。</p>
朱厚熜遂了他们的意,唤来了疯癫的太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