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4章</p>
不过张震依旧点了点头,缓缓解释道。</p>
“珐琅瓷起源于康熙时期,当时是在西方珐琅器工艺的影响下,由宫廷造办处烧制而成。</p>
那时候,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珐琅工艺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这种独特的瓷器品种。</p>
到了雍正时期,珐琅瓷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彩绘和纹饰上更加丰富多样。</p>
雍正皇帝对瓷器制作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亲自参与珐琅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使得这一时期的珐琅瓷在艺术风格上更加细腻、精致。</p>
而乾隆时期,则是珐琅瓷发展的鼎盛阶段。</p>
乾隆皇帝对珐琅瓷极为喜爱,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制作。</p>
这些珐琅瓷大多是为宫廷皇室专用,制作过程极为严格和精细。</p>
从选料、制胎,到绘画、烧制,每一个环节都由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完成。</p>
而且,珐琅彩的颜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色彩鲜艳且不易褪色,这也使得珐琅瓷在外观上更加绚丽夺目。”</p>
杨老板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问道。</p>
“张先生,那这珐琅瓷的珍贵程度到底如何呢?”</p>
张震微微沉吟,说道。</p>
“由于珐琅瓷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且产量稀少,绝大部分都收藏在宫廷之中,流传到民间的极为罕见。</p>
所以,它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p>
就拿这件梅瓶来说,其工艺精湛,彩绘精美,保存得也相当完好,在市场上的价值不可估量。</p>
如果出现在大型的拍卖会上,必定会引起众多收藏家的激烈竞拍,拍出天价也并非不可能。”</p>
众人听了张震的介绍,纷纷露出惊叹的神色,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只锦盒中的珐琅瓷梅瓶,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赞赏。</p>
杨老板明白所谓的拍卖根本就不靠谱,于是苦笑道。</p>
“我说假如,假如张老板你出手买的话,这件珐琅瓷梅瓶能出到什么价位呢?”</p>
张震沉吟道,“我一年前在光州遇到了一件一尺的珐琅瓷果盘,当时我出了五万华夏币。</p>
按照瓷器的规矩,越高,越大,其价值越高,这只梅瓶嘛,不如那个果盘大,但它属于立件,价值应该略高于那个果盘吧!”</p>
张震可是实话实说的,去年在光州牛三爷手中确实花了五万就拿下了一件珐琅瓷果盘。</p>
五万华夏币,按照国际汇率,不到一万美刀。</p>
这个价格让杨老板大失所望,不由得露出了一声叹息。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心中的希望再次破灭。</p>
张震看在眼中,轻声说道,“不急,咱们再看看你最后一件藏品,兴许能让我大感意外呢!”</p>
杨老板也将最后一件东西当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他非常郑重地将最后的锦盒推向了张震面前。</p>
“您请看!”</p>
随着锦盒打开,一只卷轴露了出来。</p>
这只卷轴色泽陈旧,轴头竟然用了珍贵的黄金和蓝宝石镶嵌,一看就不是凡品。</p>
张震顿时对卷轴产生了极大的浓厚兴趣。</p>
他带上了白手套,将卷轴放在面前干净的地方,缓缓解开了卷轴上的丝带。</p>
随着卷轴缓缓展开,一幅极为精美的仕女图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