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2章</p>
张震宛若众星捧月似的被众人簇拥着进入了那家华夏风格的茶楼。</p>
看到如此多的同胞来此,老板心里高兴无比,这也等于免费做广告了。</p>
茶楼老板专门开了一间精美的包厢,给张震等人上了今年的新茶和各种茶点。</p>
张震冲着众人作揖然后说道。</p>
“感谢大家的信任,那咱们就开始吧,大家一个一个来,把要鉴定的东西拿过来。”</p>
第一个走上前来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老板。</p>
他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巧的物件,说道。</p>
“张先生,您帮我看看这个鼻烟壶,我一直拿不准它的年代和真假。”</p>
张震接过鼻烟壶,仔细端详起来。这鼻烟壶造型精美,壶身绘着一幅山水图,笔触细腻,色彩鲜艳。</p>
张震微微点头,说道。</p>
“这是一个清代的料器鼻烟壶,从绘画风格和用料来看,应该是出自当时的民间艺人之手,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但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p>
中年老板听了,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说道。</p>
“多谢张先生,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现代仿品,没想到还有点价值。”</p>
接着,又有几个人陆续拿着自己的古董请张震鉴定,张震都一一给出了准确的判断和详细的解释。</p>
这时,一个年轻的老板走上前来,他的手中拿着一个锦盒,神色有些紧张。</p>
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银光闪闪的银圆。</p>
他说道。“张先生,这枚银圆我收来的时候,就觉得不一般,但又不敢确定,您帮我看看。”</p>
张震接过银圆,刚一入手,就感觉到了这枚银圆的与众不同。</p>
他仔细观察银圆的正面和背面,上面铸有“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的字样。</p>
张震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他激动地说道。</p>
“这枚银圆可不简单啊,它是珍贵的奉天癸卯一两。”</p>
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个瘦瘦的古董老板却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说道。</p>
“张先生,这奉天癸卯一两存世量那么稀少,哪能这么容易就碰到真品,我看这八成是个仿造得不错的赝品罢了。”</p>
楚若云好奇地凑过来,问道。</p>
“张震,他说得对吗?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呀?”</p>
张震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p>
“这奉天癸卯一两啊,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p>
它的铸造背景很特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省为了迎合慈禧等保守派,试铸了一枚一两重的银圆。</p>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银圆并没有正式发行流通,存世量极仅有一枚。</p>
而且它的工艺精湛,字体规整,图案精美。”</p>
说着,张震把银圆展示给大家,继续说道。</p>
“你们看这枚银圆,从色泽上看,呈现出自然的包浆,历经岁月的沉淀,颜色温润而不刺眼。</p>
再看这包浆,分布均匀且有层次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伪造出来的。</p>
还有这毫无磨损的程度,也是符合没有流通过和保存完好的特征。</p>
而且这枚银圆的字体刚劲有力,图案细节清晰,和真品的特征完全相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