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2章</p>
这个黄铎,还真是有点东西。</p>
众人明白了圣上的意图,再也不敢提什么反对意见。</p>
相反,对黄铎刚才那些无比详细的数据,众人越琢磨越觉得佩服。</p>
这人,难怪能被老尚书杨思义尚书看中,作为户部的接班人。</p>
单是这份细致,就远非常人所及!</p>
不过......黄铎的长处在细致,但对于大方向的改革创见上,应该没那么大的魄力!</p>
士绅一体纳粮?</p>
毫不客气地说,这甚至要比流官制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巨大。</p>
就凭黄铎?</p>
不太可能。</p>
那么答案......好像也就只有一个。</p>
无数目光,再次纷纷兜转,落向那个唯一有可能的男人。</p>
户部左侍郎,秦枫。</p>
能提出这样创见的,除了秦枫,应该不会有第二人了。</p>
况且,很多人早就注意到,黄铎往秦府跑的次数,那叫一个多啊!</p>
要不是去问计的,难道黄铎把外室养在了淳化县么?</p>
现在,面对皇帝的询问,黄铎也是不慌不忙,郑重说道:“关于士绅一体纳粮,微臣跟户部左侍郎秦大人商量之后,认为主要应该分四步......”</p>
嚯!</p>
果然是他!</p>
摊牌了是吧?</p>
众人神色古怪,虽然早就猜到了,但还是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咦声。</p>
四步?</p>
倒要听听,具体是哪四步。</p>
就连朱元璋也饶有兴趣,哪怕士绅一体纳粮这个话题,早就摆在了御书房的桌面上,但朱元璋知道,黄铎是没有这个魄力的,真正推动这件事的,正是那个被他许为大明国师的秦枫!</p>
那么,秦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p>
朱元璋神色微微凝重,开口道:“黄爱卿不妨仔细说说。”</p>
“遵旨!”</p>
黄铎躬身行礼,侃侃而谈道:“第一步,微臣以为,要明确纳粮的范围和标准。”</p>
“我们应当按照以往的赋税制度,根据现在登记在册的所有士绅,统计他们的土地和财产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纳粮额度。”</p>
“一方面,确保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要让这个征收的标准,既不损害朝廷的赋税,又不至于让地方的士绅苦不堪言。”</p>
“这第一步的意义,主要是从无到有,让士绅明白自己也是大明的一份子,并不能置身于赋税之外,也同样要承担一定比例的义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诸如土地进献,土地侵占,土地兼并这类严重问题。”</p>
“从长远来看,此举对于大明百姓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p>
这黄铎,果然是有备而来!</p>
众人心中凛然,只听黄铎光是这第一步,就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要说背后没人指点,那是不可能的。</p>
秦枫,你到底要做什么?</p>
现在看来,不管是流官制,还是士绅一体纳粮,都有秦枫的影子在里面。</p>
这是要改天换日么?</p>
也是奇了!</p>
这种犯忌讳的事情,若是换了旁人,哪怕是公认最受圣上信任的魏国公徐达,恐怕也早就被砍了脑袋!</p>
这个大明,到底是朱家的,还是你秦家的?</p>
从官员到士绅,你全都要下手!</p>
疯了吧?</p>
再说了,什么土地进献,土地侵占,土地兼并......哪有黄铎说得那么离谱!</p>
充其量就是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实在没有法子,才将土地出让给当地的富户,然后求得活命。</p>
这,不是很合理的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