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管咬咬牙,说道:“准奏!就由阿部负责督造。”</p>
六大臣齐齐拜倒:“将军圣明!”</p>
当然,不是有了钱就能造出这么高科技的巨舰,</p>
必须进一步刺探中华造船厂的机密,最好能拿到造船图纸。</p>
经过商议,有人出了一个好主意。</p>
每年派遣300名“遣华使”,到仁川留学。</p>
不管什么学科,都要偷学回来。</p>
不过,也有大臣提出担心。</p>
“中华太过先进文明,万一‘遣华使’滞留不回,</p>
此举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p>
阿部重次笑道:</p>
“只要拿捏住‘遣华使’的软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p>
德川家光好奇地问道:“他们的软肋是什么?”</p>
“遣华使当以‘有妻儿老小者’优先,</p>
若一去不回,其家人悉数贬为奴隶,遇赦不赦!”</p>
德川家光当即鼓掌大笑:</p>
“好!很好!阿部此策甚得我心!”</p>
事不宜迟,阿部重次赶赴中华使馆,</p>
正式提出“遣华使”的请求。</p>
使馆不曾遇到这种情况,不敢贸然答应。</p>
于是,阿部重次离开后,</p>
中华使馆的高层,对待“遣华使”分成两种意见。</p>
内饰不决推举制,外事不决问大王……</p>
陆远的回复,只有六个字。</p>
“既来之,则安之。”</p>
甚至,不但给予生活补贴,还给出优渥的奖学金。</p>
学习成绩优秀的东瀛学子,每个月可获得五两银子。</p>
而且,奖学金名额,不低于每批“遣华使”的两成。</p>
中华首辅兼户部侍郎周正隆,对此大惑不解。</p>
“大王,明明是东瀛人上赶着的事,吾国为何还要出这笔冤枉钱?”</p>
陆远笑道:“我要留住‘遣华使’的人!”</p>
周正隆不以为然:“大王下饵确实高明,</p>
可,想那倭人也不是省油灯,肯定会在暗中掣肘!”</p>
陆远问道:“首辅的意思,幕府会要挟遣华使?”</p>
周正隆点头道:“谁都知道人才是个宝,倭人岂能不防?”</p>
陆远仰天大笑:</p>
“若倭人果真如此操作,我就能得到‘遣华使’的心!”</p>
周正隆奇怪地问道:“为何?”</p>
“曾听说过一句话,深以为然。”</p>
“请大王赐教!”</p>
“人们前往的方向,不是食堂就是天堂;</p>
人们逃离的地方,不是地狱就是监狱。”</p>
周正隆细细琢磨,</p>
越品越觉得大道至简,返璞归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