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六章清军的些许变化</p>
安东城光复之后,张晨枫并没有立即乘胜进军。</p>
天色已经不早,他决定在此留宿一晚,让战士们吃饱喝足,好好睡一觉,明早开拔,继续往淮安府城山阳攻击前进。</p>
事实上,拿下安东这个北岸据点,并非万事大吉,有些事需要及时部署。</p>
黄河北岸只有很少的几个据点,而南岸的广大地区,随着清军的土崩瓦解,需要以施琅的人为主,分兵进驻。</p>
另外,各地被压制的百姓也需要安抚。</p>
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南岸各县,无人管理的百姓一旦开始骚乱,势必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军事工作,大大牵制骑兵团的兵力。</p>
既要尽快占领山阳和洪泽湖口,确保对运河东岸地区的控制,同时还要“抚民”,保证民心的稳定,这是摆在张晨枫和施琅面前的两大任务。</p>
从云梯关到洪泽湖,黄河南岸一马平川,基本无险可守。</p>
虽说湍急的河水使得这道天堑本身很难逾越,但是只要小股清军偷偷过河,也足够引起百姓的恐慌了……</p>
水师营旁,有几处庙宇建筑,张晨枫的临时指挥部,便设在了能仁寺内。</p>
这座寺庙南临黄河,东依风光旖旎的涟漪湖,也算是安东的著名景点之一。</p>
为了不过于惊扰寺内僧人,临时指挥部一切从简。</p>
警卫班战士们在正殿里摆下一张会议桌,挂上地图,就算是指挥部了……</p>
“部队都到了吗?”</p>
张晨枫看着地图,问道。</p>
“第一营和团部直属部队均已抵达,其余部队正在依次上岸。”</p>
警卫员报告道。</p>
“太慢了,”</p>
张晨枫微微蹙眉,问,“施将军的第二梯队呢?”</p>
“正在路上,他们要打扫战场,收拢那些完好的无主敌船。”</p>
“投降的鞑子将领都带过来了么?”</p>
“都押在外面呢。”</p>
投降的官员不多,文官只有一个典史,武官中,官职最高的也不过是个游击,都是些微末官员。</p>
“叫他们在院子里等候,把电台架起来,我要和总指挥通话。”</p>
“是!”</p>
有一个新情况,张晨枫觉得必须及时报告给老大。</p>
突破云梯关防御的时候,张晨枫就发现,与两广之战时期相比,清军在某些战术和装备上,已经有了些许变化。</p>
从黄河水战来看,清军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一改以往只会结大帐、打呆仗的风格,开始以小股部队主动出击了。</p>
从缴获来看,除了火炮,这里的绿营兵虽然仍以冷兵器为主,火铳手极少,但他们装备的,都是新造的火铳。</p>
看来,历史的进程开始有所偏差,由于军情极为不利,原本目中无人的清廷,对于各地杂牌军自行开造火器之事,开始放宽限制了。</p>
重要的是,这批新造的火铳,已经不再是那种老式的鸟铳和抬枪,而是类似于佛郎机火绳枪,射程和准头都大有改进……</p>
这使得张晨枫意识到,这些绿营的战斗力虽然不堪,但是,其内部依然不缺“有识之士”,很快摸索着在低技术水平下,改进作战的装备和战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