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队莫要解散,等我将令!”</p>
他连忙又回去垒墙边,来到汪千总身边观望起来。</p>
果然,孙千总已经退上了浮桥,他身后的残兵……好像所剩无几了?</p>
崔独眼皱了皱眉,正想再骂几句,猛然,他听到,对岸本已渐渐稀落的枪身,突然重又爆响了起来。</p>
他一阵心惊,心里的某个疑虑使他连忙举起千里镜,细细观望起来……</p>
“好狡诈的明贼,前面果然还有拦截。”</p>
他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眉头紧锁。</p>
“好像是,”</p>
汪千总也是忧心忡忡,“这才是他们的一贯……”</p>
“副将大人,卑职……”</p>
这时,大败而回的孙千总战战兢兢地蹩了过来,垂头丧气地站在崔独眼面前。</p>
“哼!成事不足!”</p>
崔独眼脸色铁青,冷哼一声,“你的人呢?还剩多少?”</p>
“还有,还有……五……不,六百……”</p>
孙千总心惊胆战地嗫嚅道。</p>
其实,他方才已经粗粗盘点过了,自己带回来的手下,已经连四百都不满,刨去伤兵,还能上阵的只有三百出头了。</p>
“去,重新整顿,准备再战!快!”</p>
崔独眼忍不住要大喊大叫了。</p>
“嗻……”</p>
正在这时,城里的枪声也由疏转密,并且越来越响,貌似正在迅速蔓延至北门。</p>
崔独眼心头猛地一抽——真踏马祸不单行!</p>
他很清楚,此刻城内已经是危在旦夕,乱兵的防线绝对支撑不了多久,随时就会全线溃散。</p>
他看到汪千总正提着火铳,沿着垒墙边走动边窥视,忍不住问道:“下面怎么办?”</p>
“里面是守不住的,趁现在明贼未至,大人带着人马快走……”</p>
汪继军神色严峻,语气急促,“卑职留下殿后!”</p>
显然,他也觉得那道活命之门,正在慢慢关闭。</p>
“要跑还是一起跑……”</p>
崔独眼有点犹豫,沉吟着道,“岂能我一个人先走,再说……我的主力还在,还可以再搏一搏!”</p>
这倒不是他装模作样,大明时期的中高级军官,在获胜无望的时候,往往选择战死沙场,以保住家人的性命、声望甚至功名。</p>
与出生于东北,一开始便投效满人的孟参将不同,崔独眼曾随马进宝当过明军,自然也有这种想法。</p>
要是真让汪千总掩护他独自跑路,固然自己保命的机会更大,他也并不认为这个汪千总是个何等重要的人物,但是,他手下的这支新军,却还有利用价值。</p>
这可是马军门眼中的宝贝,一旦汪千总阵亡,那就意味着,这支新军也基本算是全军覆没了。</p>
他担心,失去了这支新军,也就失去了自己将功抵过的本钱。</p>
那样的话,即便自己将目下就已折损近半,最后不知还能剩下多少的本标营带回仪真交还军门,估计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