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王掌柜,是顾先生的得力帮手,”</p>
何守信点点头,解释道,“昨晚他不但及时送出了密信,这次参与反正的米行商会,就是他暗中鼓动的,是主心骨……”</p>
“通信员!”</p>
话音刚落,张晨枫迫不及待地叫道。</p>
“到!”</p>
一名通信员立刻奔了进来。</p>
“本城的乡贤代表,还在吗?”</p>
“还在,已经等了许久了!”</p>
“喔。”</p>
张晨枫抬腕看了看手表,先是讶然,随即自嘲地笑了笑。</p>
都快四点了!这帮子乡贤,已经等了三四个小时了。</p>
本来,他打心底里不待见这群人,所以有心磨一磨他们的耐心,现在一听顾先生的得力帮手可能也在,马上来了精神:</p>
“请他们过来吧。”</p>
“是!”</p>
……</p>
来的“乡贤代表”共有十多人,为首的除了米行的会首程老爷,另一个正是王略。</p>
说是“乡贤代表”,其实这伙人中还是以米商为主,他们的实力最强。</p>
在扬州商界,势力更强的自然是盐商,只是,由于几乎所有“德高望重”的盐界巨枭,都早早躲去了乡下寨子,留在城内的众多中小盐贩群龙无首,故而只得跟帮在米商身后摇旗呐喊了。</p>
王略并不知晓顾炎武的行踪,他也以为顾先生还在城外。</p>
从昨夜开始,他一直带着人东奔西走,到处调度壮班,协助明军布防和扑火,一直忙到中午,他刚回到粮栈,还没跟顾先生照面,便被乡贤们簇拥而来,也算是“身负重任”。</p>
此刻,他的怀里不但揣着一份礼单,还有一张苏州“义兴商行”上个月刚开给他们的“盐粮贩卖授权证”。</p>
其实他清楚,这玩意,也就是个商业上的合作凭据而已。</p>
但是,“乡贤”们都已知晓这家“义兴商行”的真正后台,一致认为这个“证”是那边的“官颁执照”,多少能以此攀附一下关系。</p>
扬州的“乡贤”们,对这支“王师”的真实情况所知甚少,但是有关的传闻却都听说了一点。</p>
现在,讨虏军进城之后的表现,也或多或少的印证了过去的传闻,是以,他们此刻的心情,已经不像今早那么惶恐忐忑。</p>
虽然最大的几个富户没敢亲自来,但是,包括逃到乡下寨子去的缙绅盐枭在内的各家大户也都派了人,来的至少也是近支宗亲,或是掌柜代理……</p>
王略很清楚,乡贤们如此殷勤拜访,目的就是急于弄清楚,“王师”此番究竟有何打算——是待在扬州不走了,还是想弄点盐,打个照面就跑。</p>
毕竟,以他们的见识,目前的扬州局势还十分凶险,根本谈不上稳定。</p>
虽然马进宝跑了,可洪大人的十数万铁骑还在附近环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按常理,双方起码还要来回拉锯几次,才能分定胜负。</p>
另外,如果王师打算长期待下去,那么他们这些地头蛇,究竟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p>
目前看来,第一点似乎是不必怀疑了。</p>
此番大军兴师动众,连扬州带淮安一口吞了一大片,看起来不像打完就走的架势,尤其是扬州,其重要性稍有些地理概念的人都看得明白。</p>
所以,他们更关心第二点。</p>
客军入境,无论正邪,本地大户们都要破费一二,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p>
前些年,史阁部督师抗清,调集了不少诸镇兵马前来“联防”,没成想,这些客军打仗不行,搜刮内斗却一个比一个凶狠,直把扬州全境搞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p>
至于后来史阁部兵败殉国,获得惨胜的鞑子兵,那是干脆把扬州来了个一锅端。</p>
这番王师又杀了回来,军纪诚然不比以前,但财主大户们自忖,那也得自己有眼力见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