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p>
皇子府的下人心领神会,果然把事情办得滴水不漏。</p>
义诊这边接收药材的人也没有发现异常,还以为是民间善心的富人赠送,丝毫没有多想。</p>
这种事在义诊进行的这些天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p>
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了。</p>
大邺朝从来没有朝廷出面举办的义诊,规模如此之大,持续时间如此之长。</p>
其中所有的开销都是朝廷所出,看病拿药的百姓越多,就意味着朝廷的支出越大。</p>
从人手到药材,再到笔墨纸砚,以及太医杂役士兵等等人的吃喝,每一笔都要银子换来。</p>
哪怕是再不会算账的普通人,稍微盘算一下,都知道这是一笔天文数字。</p>
而义诊办了这么多天,每天赠出去的各种药材堆积如山。</p>
越到后面,药材紧缺不足的事情就越不是秘密,连前来求医的普通百姓都听说了。</p>
因为有太多穷苦百姓在义诊中得到了实惠,他们心里对朝廷的感激也达到了顶峰,民心所向,赞誉一片。</p>
不少民间医馆、富商听说了义诊缺药的事情,也纷纷慷慨解囊,主动往义诊赠送药材。</p>
尤其是京中几家著名的大医馆,赠送的药材数量是最多的。</p>
云清欢得知后也没犹豫,让人把保安堂里收着的药材全部清点出来,送到了义诊这边。</p>
但同样是送药,不同人的想法不一样,送法也不相同。</p>
有些是纯粹出于善心,只是为了救济百姓,因此并不张扬,只把药材送来就走了,甚至没有留下姓名。</p>
但也有不少富商从中看到了机会,趁着民心所向时,大张旗鼓的给义诊送药,一方面给自己博个好名声,另一方面也能在朝廷面前卖个好。</p>
说不定来年评选皇商时,自己还能凭着这点加加分。</p>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用意,送药总归是一件善举,却不能要求所有行善的人都不求回报。</p>
因此,义诊接收药材的人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追究对方的用意。</p>
愿意留名就留名,不愿意留名的,他们也不强求。</p>
三皇子派人送药时,便故意没有留名,义诊这边也没有追问,只当成是民间又一个善心人。</p>
在各方助力之下,太医院本身也在努力收购,总算补上了药材的短缺。</p>
一转眼,七天时间飞快的过去了。</p>
转眼到了七月半。</p>
在中元节前两天,持续了整整十七天的朝堂义诊正式结束,所有药材尽数清空,场地也随之被士兵关闭,不再允许任何百姓进入。</p>
参加义诊的太医们各回各家,剩下的拆除帐篷、整理场地等琐事,则有专人负责。</p>
义诊结束后的第二天,皇帝便召开了大朝会。</p>
京中所有文武百官,无论官阶品级大小,都要盛装参加。</p>
太子、三皇子、萧执砚、淮王,太医院从上到下,包括唐老爷子、唐立宏,以及在太医院中有挂职的唐永清,都参加了这场朝会。</p>
唯独萧衍是个例外。</p>
他被皇帝削去了在朝中的一切职务,只有一个郡王的爵位在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