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p>
顺天府,御雄殿内。</p>
郕王朱祁钰立于龙椅下首,俯瞰群臣:“孤本不欲登大位,等皇兄归来,你们硬要推举,现在反复,是何道理?”</p>
他身姿挺拔,目光莹莹,面相威严,论及气度,比起被顾承取代的英宗要强上不少,周身透出的浩大气息,更是展现出明神武典的精湛修为。</p>
原定于十日后,他就将登基,成为九五至尊,但居庸关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却抵达了京城。</p>
天子归来!</p>
彻灭蒙古!</p>
两道晴天霹雳,直接劈在群臣心头。</p>
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原本就主张迎回天子的文武大臣,立刻站出,坚定不移地保皇。</p>
而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未免主少国疑,支持郕王登基的臣子,也纷纷闭上了嘴。</p>
原因很简单,天子失踪,虽然张辅等人说他是为了拖住瓦剌十万大军,以身伺虎,但了解英宗为人的臣子,都认为这少年天子就是葬送了近二十万大军,然后被蛮夷掳走了……</p>
但即便如此,皇帝不比大臣,历朝历代就没有皇帝打败仗被废的例子,历史上英宗被瓦剌掳走,那么屈辱的经历,也不会被废,而是被尊为太上皇。</p>
可现在,峰回路转。</p>
天子不仅安然归来,还挑拨瓦剌鞑靼内讧,籍此杀尽黄金家族,覆灭蒙古!</p>
这是败仗还是胜仗?</p>
毫无疑问,这是大胜,草原不比中原,同样损失二十万军队,中原只要十年时间休养生息,就能恢复,但草原精锐一朝丧尽,那就是灭族亡种,百年之内,休想再对中原有威胁。</p>
所以天子以二十万大明军队,换取蒙古灭亡,那是值得的事情,史书上记载,必然是高瞻远瞩。</p>
如果没有东瀛入侵的话,就更完美了……</p>
当然,无论如何,登基的闹剧都该停下。</p>
此时虽然被郕王威严的目光,看得心头微微发寒,但群臣的口径开始统一,由内阁学士陈循道:“殿下,一切都是臣等失职,如今首要之事,是迎陛下回京!”</p>
“好啊!孤这些时日诚惶诚恐,也是期盼皇兄回来主持大局!”</p>
郕王沉默片刻,颔首道:“你们谁愿率军,护送皇兄安然回京?”</p>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觑,都有些迟疑。</p>
正在这时,面容清矍,眼神清亮的于谦手捧朝笏,向外跨出半步,朗声道:“禀殿下,臣以为,陛下安危无忧,不应出兵迎圣,拱卫京师,军政边务,才是国之大事!”</p>
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精锐最终只剩下一万残兵败将回来,京师可用的兵力已经耗尽,东瀛很快又入侵山海关,是于谦力排众异,调南北两京的备操军,山东沿海的备倭军,甚至连各府的运粮军都派了来,合力抵挡异族入侵。</p>
即便如此,也是岌岌可危。</p>
不单单是无神绝宫八万鬼叉罗,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经过异常凶狠的自残训练,甚至自毁面容,戴上鬼面具,以证明绝对的服从,真的悍不畏死,更在于一旦武林人士拥有了可正面匹敌军队的力量后,本就阴毒的江湖手段,就变得更加防不慎防。</p>
无神绝宫便暗派忍者,偷入军营,以奇毒血绝对付内力浑厚的将领、锦衣卫东厂以及皇族高手,平日无碍,一旦驱动真气,便会毒发。</p>
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大明军队自然抵挡不住,若不是有雄关依仗,早就大败。</p>
现在的山海关前,已是赤地千里,哪怕源源不断地增援,也随时可能被攻破,在此关头,京城的数万禁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调派前去恭迎天子,难保不会给敌人可趁之机,所以于谦才有此一说。</p>
“荒谬!”</p>
但郕王神色立变:“皇兄乃一国之君,安危关系天下万民,江山社稷,如今山海关未破,派军相迎又有何妨?你此言将孤置于何地?”</p>
最后一句才是关键,若不出军相迎,岂不是说他这位郕王不希望天子回归,居心叵测?</p>
这一刻,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也朝于谦狂使眼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