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49章(1 / 1)

第249章</p>

余天泽进入正题:“咱东鱼镇处于覆地,距离南明三百多里,如果说引入一些大型工厂、兴办企业,也不怎么现实,如今呢只有依靠我们自身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我第一个想法嗯,是将东鱼镇所有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用现代化大型机械,将小块田地整成大块,学些国内一些大型农场经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然后统一分配。”</p>

老一辈的苏父、二叔一听,不仅开口道:“那不就是大集体了!”</p>

余天泽笑道:“不一样,虽然都是土地集中,但当年生产力低下,所以才会造成一些不如意现象,而如今情况不同了,现在是大型机械化,我们不会要求人人都去做,只会聘用一些员工、大概在三两百人,管整个东鱼镇的生产。”</p>

二叔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道:“两三百人,就能种了东鱼镇,七八万亩地。”</p>

余天泽笑笑:“一些大型农场,二三十个人种三四万亩地,在一些大型农场是很正常的现象,两三百人管理东鱼镇所有土地,已经算是人数多的了。”</p>

“现在我再来给你们讲讲,土地集中化管理有多少好处?”</p>

“你们说咱东鱼镇七八万地,这其实是里有很大误差,咱们东鱼镇真正土地,是十一万零三千亩,但统计在册户口人均分配土地,真正加在一起,也只有七万八千亩,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剩余三万五千亩土地哪去了?”</p>

“哪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p>

余天泽侃侃而谈:“村庄占地、路径占地、池塘占地、沟壑占地,这些地加在一块,足足三万五千亩,只要把这东鱼镇多有土地接种起来,这三万五千亩地就可以多出来,以最保守的方式一年种植下来、一亩地五百块、就能多创收一千七百万十万。”</p>

苏齐、志强倒没什么,毕竟一千七百五十万,也不过是一块好点的翡翠。</p>

但苏父、二叔、赵得住、赵得发兄弟,却惊呆了。</p>

一个乡镇若是多一千五百万,能够干多少事情啊,真正让居住环境大改变。</p>

“这个项目一开始,光平整土地就要大批人工,能提供许多就业岗位。”</p>

“只要地亩集中起来,能够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如今许多留守老人,根本种不了地了,如今这么一来,地就由农场帮他们种,让他们依旧不减少收入。”</p>

“还有那些外出务工人员,以往他们的地亩都闲着,如今农场一弄下来,他们也多了一份收入。”</p>

“如果这一步我们进行稳妥,第二年之后就可以尝试着:开辟部分地亩出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建立工厂、办理企业,走深加工道路、对外销售道路”</p>

......</p>

“还可以办理一些饲料厂、将农作物进行加工,生产成饲料,同时办理一些养殖场、养鱼场、形成一条简单的产业链,逐渐摸索技术、培养人才,然后逐步拓展、向大规模发展。”</p>

“只要到了这一步,咱们东鱼镇本地人,根本不用去外地做工,在本地就有工作。”</p>

“这样既能照顾父母、又能教育孩子,不至于让大家光忙着挣钱,而忽视了教育问题。”</p>

“教育一好、孩子将来成才,又是一个循环,整个东鱼就能越来越好。”</p>

说道最后,余天泽只口干舌燥刚想喝茶,发现茶杯已经空了,再一抬头发现众人都在看着他。</p>

啪啪啪!</p>

哗啦啦掌声响起来,便是苏齐也由衷鼓掌,发自心底的佩服起这人来。</p>

苏齐直接道:“余先生,你要多少投资。”</p>

“这就谈好了,还是年轻人痛快啊!”</p>

余天泽怔了怔,沉声道:“前期投资主要是采购大型机械、以及第一年多出来的那些土地的种子、肥料、药物,还有付平整土地人工工资,粗略估算下来大概要五千万左右,不知苏老弟你能出多少。”</p>

“五千万我可以全出,但我又一个条件!”</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