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落笔写下“声声笑语笑声声。”</p>
这上下联,不过是为了前后连接,从前面读是一样,从后面读也是一样的罢了。</p>
李白写下这对联后,放下笔来,对联一关,他是通过了。</p>
在高台上的许士林看向白学笑道:“白院长,刚才忠良兄出的上联:书临汉帖翰林书,我想他们应该会感觉有点难度。”</p>
“我再加一联,不管他们答上哪一联,都算分可好?”</p>
白学闻言,点头道:“可以,不过这增加题,可得有点难度,不能再出现送分题啊!”</p>
许士林笑道:“放心!送分题出一两道就是了,再送就过分了。”</p>
白学点了点头,许士林则拿笔再出一联。</p>
上联: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p>
这上联,正常的阐述,没有回环联,没有押韵联,没有暗藏玄机。</p>
算是考究一个人的学识吧!</p>
在上面的白学说道:“由于刚才第四联,难度过高,考虑到考生们学识未必能答上。”</p>
“现再加一题,此题答对一样得分。”</p>
“两题同样对,则多加一分。”</p>
“这对于你们能不能成为优秀的秀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得分题。”</p>
“所以希望学子们,你们能用心去想,用心去给出下联。”</p>
“现在公布第十一联。”</p>
白学话音刚落,众人虽然感觉有些难度,但想到考官的决定就是命令,他们也只能安静的看着第十一题。</p>
第十一题刚公布出来,顿时有人发出了怨念声来。</p>
实在是这题也太难了,跟第四题有什么区别呢?</p>
第四题是回环联,虽然难,但多想想还是能有答案来的。</p>
但这第十一题,直接就是考究一个人的学识,有什么学问了。</p>
不过到李白这里,李白看了一眼上联就开始沉吟了起来。</p>
上联,以忠孝仁义为先。</p>
那么下联……李白想了想自己的处境。</p>
最终落笔写下:“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p>
勉旃(zhan),努力的意思。</p>
李白这下联,以困苦艰难也要行善为开端,又厚德必有厚福告诉世人,做人要有厚德才能有厚福。</p>
李白此下联,当真是工整至极。</p>
从这里,可以看出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在看书上,确实是用心了。</p>
如若他只是跟李聪慧那种货色一样,答案全靠蒙的,那就这辈子都别指望过会试成为举人了。</p>
其他人还在想着何忠良所出的第四联,也有人在想着许士林所处的第十一联。</p>
反正现在着急的人,大有人在,而平静心态的却只有李白一人。</p>
游日辉,此时是想死的心都有了。</p>
他虽然有考场作弊器,但……这考场作弊器却被董培下了死命令,让他把李白的答案全部抄下来,要和李白一模一样。</p>
但现在……李白在偏院,离他可远了。</p>
虽然他现在的作弊器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试卷,但……这没用啊!</p>
毕竟董培千叮万嘱,让他不能有丝毫的错误,一旦和李白的答案不一样,他就别指望能拿到一百两……</p>
这不……府试的试卷他只写了一个考号,至于对联……更是空空如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