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一抹光线从西边映入窗台,教室依旧明亮,孩子们的脸都被斜阳的光芒给笼罩的通红通红的。</p>
但他们都还不想下课,想在李白这里多学习。</p>
“夫子,我们还想继续听课,可以不下课那么早吗?”</p>
“是的夫子,我感觉在课堂上,很舒服。”</p>
“自从跟夫子读书,记性都好了很多。”</p>
“夫子,你就多教教我们吧?”</p>
“我们也想明年去参加县试……”</p>
李白闻言,愕然了半晌,转尔欣慰的笑了笑,这群孩子……孺子可教也。</p>
于是,李白又给他们再进一步的教学,这一次教学是教他们开阔自己的思维,出对联来让他们琢磨。</p>
一开始是难了所有孩子,但这些孩子在经过李白的小提示后,都隐隐找到了契合上联的下联来了。</p>
不得不说,只有肯学的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p>
天色逐渐昏暗了下来,教堂依旧明亮。</p>
教堂外,很多家长看孩子还没回家,都来学堂外围着。</p>
当他们看到孩子们认真在课堂里面听着夫子讲课,不知为何,眼角冒着几滴泪珠……</p>
他们都想到,如若李白生气他们之前所做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他们孩子启蒙的话,他们又当如何?</p>
孩子还能找到这么好的夫子,能让他们那么认真的读书吗?</p>
显然……这不太可能,而他们也没钱请夫子给他们孩子启蒙。</p>
所以他们落泪,都是因为内心愧疚啊!</p>
李白把一首七言古诗教给孩子们,就喊下课了。</p>
毕竟已经快七点了,是时候让他们回去放松一下了。</p>
过度的学习也会让他们感到厌倦,一味的逼迫他们去喜欢学习,只会适得其反。</p>
家长们把孩子都接了回去。</p>
在出到教堂门前的时候,李白愣了半晌,一个和尚挡着了他的去路。</p>
其实在村民们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和尚了。</p>
只是这个和尚不言不语的,大家都以为他是李白的朋友,也就没有质问他来这里做什么。</p>
李白疑惑的看了对方一眼,问道:“这位高僧……”</p>
“当不得高僧,这位先生,贫僧想问一下你,你是从何得知贫僧师傅教我的话?”</p>
“什么话?”</p>
“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p>
“额……这不过是一个小故事罢了,不必放在心上。”</p>
“不……”</p>
和尚摇了摇头,道:“师傅他成佛陀前告诉贫僧,东土取经之路,找到金光庙宇,堂下夫子,说着老和尚跟小和尚说故事的人。”</p>
“你显然就是贫僧师傅他说的人。”</p>
“完全听不懂你说什么,再会。”李白抱拳,大步离去。</p>
身后,和尚依旧跟着李白。</p>
走到村口前,李白问道:“你到底要干什么?”</p>
“先生,你是贫僧来东土大唐取经要找的那个人,你不给贫僧经书,贫僧不会走。”</p>
“嗯?我没经书给你,你不妨去大唐长安寻找你要找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