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当年那些恩怨纠纷,不过出自一群十八九岁、少不更事的学生。</p>
再看如今,他们多多少少被岁月磨平了棱角。</p>
*</p>
上午九点十分,门外人潮如海,热闹依旧。</p>
雾色氤氲,凉风四起,水幕阴冷且绵长,这场雨一直没有停。</p>
姜锦年反而雀跃欢欣,因为她等到了她最想见的人。</p>
那人是个七十来岁的老教授,头发花白,需拄拐杖,身后有另一人为他撑伞。</p>
这位教授姓陶,人称“陶教授”,教龄三十余年。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到教完姜锦年那一届退休,他每天认真备课,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有问必答……可谓兢兢业业,尽职尽责。</p>
他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学与科研上。</p>
他给姜锦年、傅承林等人都写过推荐信,还把他们放进了实验室,也曾把自己的藏书送给他们。那些书都是原版印刷,主讲投资理念和商业策略。</p>
彼时,傅承林不好意思收下,推辞道:“老师的书,我们怎么能要?”</p>
陶教授却说,他们是他最后一届学生,倘若他们不收,那些书便要荒废了。还说,等他们仔细揣摩完,可以再捐赠给图书馆,留予他们的师弟师妹。</p>
傅承林照做不误。</p>
所以,这位恩师刚一现身,傅承林就准备走向他,并且拉上了梁枞。</p>
但是梁枞不敢动,因为他瞧见了阮红。</p>
阮红今天姗姗来迟,穿一身红色吊带洋裙。她妆容精致,春.风满面,与当年相比,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p>
梁枞就说:“我不去了,我在这儿等你。帮我向陶教授问个好。”</p>
傅承林问:“为什么不去?”</p>
梁枞看向阮红,又看向姜锦年:“我见不得女同学吵架。八年前阮红和姜锦年的骂战,我脑子里还有印象。”</p>
傅承林漫不经心道:“五分钟前,我经过正门,姜锦年没看我,也没和我说话。”</p>
他下了一级台阶,意在言外:“人不会一成不变。”</p>
梁枞很关注:“你什么意思,你跟姜锦年闹别扭了?”</p>
傅承林似乎没听见这一句话,他已经抵达了一楼。</p>
他站在姜锦年身边,面朝陶教授与阮红同学,大家伙儿聊起陈年旧事,纷纷笑了。</p>
陶教授能认出阮红和傅承林,但他不太记得姜锦年是哪个学生。他双手撑在拐杖上,静静地思索了几秒钟,仍是没有一丝印象,便感叹自己不服老不行。</p>
姜锦年立刻开口:“当年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坐第一排……”</p>
她这么一说,陶教授笑道:“哦,是你啊。”</p>
老人家顿了顿,不确定地问:“姜锦年?”</p>
姜锦年郑重点头。</p>
陶教授年事已高,戴着一副老花镜。他透过反光的镜片,端详他曾经的学生们,最终只问了姜锦年一句:“近几年工作顺利吗?”</p>
哪怕在恩师面前,姜锦年讲话也藏头露尾。</p>
她话说一半,陶教授便笑了:“你聪明好学,成天看书,但我之前担心过,假使你在金融圈子里找了一份工,不适应托词应酬,直来直往,只将学问做得好……很多机会就要自己找。现下还好,听了你一席话,我便安心了,你能省吃许多苦。”</p>
正厅角落,挂着一盏观景灯,灯光交织,照亮老人满头白发。</p>
这位老人斟酌片刻,再三叮嘱姜锦年,她的日常工作需要注意什么,言语细节之详尽,简直如同武侠小说里一位即将送别徒弟的掌门。</p>
陶教授讲到关键处,一时忘记了傅承林和阮红的存在。</p>
阮红趁此机会,和傅承林说起了悄悄话:“傅承林,你过得好不好?我没从同学那儿听到你的消息,只晓得你在美国发展了几年。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有意思嘛?你早就结婚了吧。”</p>
傅承林算了一下,阮红这话里至少包括了三个问题。他拣了重点回答:“暂时没有结婚。”</p>
仅仅六个字,给人无限遐想。</p>
他身高大概一米八九,即便阮红穿了一双坡跟鞋,也不得不抬眸回视他。但她无法从男人的脸上捕捉到任何细微的感情波动,当初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说不出确切的具体原因,傅承林的存在等同于伊甸园里代表诱惑的红苹果。</p>
高高地挂在树上,同学们可以仰望他,休想触碰他。</p>
鲜少有人知道,他这几年都在忙什么。</p>
今日一见,他更添了些沉稳从容,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皆有独属于男人的吸引力,他的金钱地位身份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附加品……只可惜,阮红感慨道:“我去年跟老公领了证,盘算着今年补办一场婚礼。我老公听说过你,他就总想认识你嘛,能不能邀请你参加我们的婚礼?”</p>
语毕,阮红想起一句话——“恨不相逢未嫁时”。</p>
偏偏她与傅承林一早就认识。</p>
傅承林应道:“九月几号?我不清楚那时候的行程安排,我有空一定去。”</p>
他声音偏低沉,散漫又温和:“今天先说一声,新婚快乐。”</p>
姜锦年往旁边走了一步,恰好听到了傅承林的话。她不由暗忖:骗鬼呢,他肯定不会去,他敷衍客套的本事向来一流。他经常不露痕迹地拒绝别人,末了还让人惦记着他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