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通判,你看?”马良望向吴通判。</p>
“让其进城吧!”吴通判道。</p>
“是!”</p>
不大一会儿工夫,斥候进来。</p>
“如何?”明中信急问道。</p>
吴通判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刚才就奇怪这马指挥怎么将一个年轻人带进城来,此时这年轻人居然越俎代庖询问斥候,而马良也在旁默许,这就很奇怪了。</p>
但更令他奇怪的是,那斥候居然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躬身向这少年禀报。</p>
要知道,在军中等级森严,绝不能混乱等级。现在这种情况,说明此少年在军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从而,也就说明这少年不简单啊!</p>
吴通判以审视的眼神望着明中信。</p>
“匪军已经退出二十余里,进了山中隐匿不见。”斥候回道。</p>
明中信一脸失望,看来,这条线索又断了!</p>
“你们未曾到林中查探吗?”马良接着问道。</p>
“进去了,但林中幽森,树林密布,匪军将踪迹掩盖得极好,无从发现!”斥候禀报。</p>
“哦,继续在城外各个方向查探!”</p>
斥候应是而去。</p>
“不知这位是?”吴通判一指明中信,向马良询问道。</p>
“哦,这位乃是我的小兄弟陵县明中信,他乃此次院试考生,随我一同前来府城应试!”马良解释道。</p>
“陵县明中信?”吴通判大吃一惊,上下打量着明中信。</p>
难道是那位?</p>
“怎么?吴大人听过我这小兄弟的名讳?”马良也是惊奇吴通判怎会对明中信这个名字如此反应?</p>
他却不知,当日,考场夹带一事虽最后被明中信证实是有衙役陷害于陵县学子,但由于驳了萧知府的面子,官吏们忌讳在萧知府面前提起明中信这三个字。</p>
但这事太过敏感,再加上当时还是由李阁老与鲁子善出面解决,人们纷纷猜测这明中信与两位的关系,虽明面上不说。</p>
但暗地里,官场中人皆对这位明中信有了深刻的印象,更何况,萧知府在明明与明中信有怨的情况下还录取明中信为府案首,最后又闹出考生认为知府徇私的戏码!真可谓是一波三折,精彩无比,想不被府城官吏记住都难。</p>
吴通判当时虽然不在现场不知具体情形,但最后被知情人绘声绘色地一番描述,尤其是这明中信与李阁老的关系被说得有眉有眼,作为一个有心上进的官吏,对此自是印象深刻。</p>
如今听说座前正是那位主人公明中信,岂能不吃惊?</p>
马良不知因果,吴通判又不能现场解释,所以马良一头雾水地望着明中信,没想到明中信在府城如此知名!</p>
明中信也是一头雾水,这吴通判与自己素昧平生,怎会对自己如此感兴趣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