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素最喜欢读书,史书更是非看不可。</p>
往往看到书中的某些情节,都不禁扼腕长叹,觉着其中的坏人简直是天怒人怨。</p>
可此时听了孟南贞的话,也不禁对于史书上的真假产生了些微的怀疑。</p>
那文士连番受挫,也是动了真怒。见用历史没办法摆平孟南贞,便决定拿出现实的例子来。</p>
“那好,我来问你,阉党构陷缉捕周顺昌等人时,却引得整个苏州的百姓都揭竿而起,这件事又如何说?阉党还不算是惹得天怒人怨,民怨沸腾吗?”</p>
照壁后的明黄服精神一振,暗自点头,觉得这一问,显然是已经赢了。</p>
那个小太监肯定要认输服软,幡然悔悟了。</p>
只可惜,他想的太好了,根本就不知道那文士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怪胎。</p>
孟南贞愣愣地看着文士,反问道:“这位先生,小的有一点不明,还请先生解惑。”</p>
文士傲然不已,冷哼道:“你问吧,能让你迷途知返,我也不辞辛劳。”</p>
孟南贞继续看着他,很是纯真地问道:“先生,苏州有多少百姓?”</p>
“呃……”</p>
文士彻底傻了,半晌没有言语。</p>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士,又不是户部的官员,自然看不到户籍统计这类的东西,哪里会知道苏州有多少人?</p>
犹犹豫豫地,最终还是不敢确定地开口了。</p>
“具体有多少虽然不知道,但十万之数应该还是有的。”</p>
苏州可是大城,东南繁华之地,有十万人口那是只少不多。</p>
孟南贞却没有在乎他说的多少,而是跟着追问道:“先生真的敢保证,整个苏州的百姓都暴起了吗?”</p>
“唰……”</p>
文士的冷汗下来了。</p>
他终于知道,这个小太监给自己挖了一个坑。</p>
十万人暴乱那是一个什么概念?</p>
虽然锦衣卫和东厂给朝廷上的奏疏里说,苏州的百姓暴乱,打死了很多番子。</p>
大家潜意识里都觉着,肯定整个苏州都乱套了。</p>
然而孟南贞这么一深究,文士便知道自己的说法其实大错特错。</p>
十万人那是什么概念?</p>
有明一朝,即使几次赫赫有名的暴乱和起义,人数都没有十万之数呢。</p>
更别说东南膏腴之地,要是十万人反了,那绝对是捅破天的大事。</p>
又怎么会在之后迅速平定,一切恢复正常呢?</p>
他用苏州百姓暴乱,为周顺昌申冤这件事来佐证阉党的罪恶。</p>
可孟南贞却直接用苏州的人口数量直接拆穿了他的李代桃僵。</p>
并没有全部的苏州人都站在了周顺昌这一边,真正作乱的,只是那么一小撮人。</p>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显然是在吓破了胆子后的夸大其词而已。</p>
真正的真相,只要是聪明人,细细一想就能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