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午夜话唠(2 / 4)

好了,这事儿过去了。

总之,大伙想了解历史,看小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真的信小说....

吴育会从坟里跳出来和我拼命,韩琦也落不下。萧观音会来质问怎么多出两个哥哥,而且还‘老’了五岁,尹洙会出来说:我明明是痨疾,怎么成了痛风了。

历史小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品味大历史背景下的名人雅士,还有现代人乱入古代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而不是炫技,更不是大家来找错。

有些地方确实苍山没注意,指出来,我改。有些地方是没办法,不那么写,这故事就没法看了。

吴育史实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可总得有人当龙套,烘托气氛;唐奕入辽的时候萧观音才九岁,真和个九岁小孩搞暧昧,你们会骂我变态的。

尹洙要是痨病,唐奕还怎么救?汝南王要是不夺位,全书除了一条强宋线再无一物,朝堂上死气沉沉跟灵堂似的,你们看着不烦吗?

.....

下面再分站说说看到一些评论的观感!

先说起点。

起点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读者之中大能太多,一般没两把刷子也不会来评论区吐槽,就算有,也是0粉丝值看盗版的。

评论最多的不是挑小毛病,而是对一段剧情的喜好。

怎么说呢?还是举例子。

曹觉的支线,这段一致叫好,可惜跳订严重。

为什么呢?网文养成的习惯,只看主角,很多人等不到那个高潮就跳过去了。

再比如,汝南王的剧情,还是很多人看得不爽,要我快点结束。

说心里话,我也不想写。

曹觉那段和汝南王的剧情是我写的最慢的两个地方,一小时500字,从早坐到晚,憋出来两章,还让人说我找理由,更的慢,何苦呢?

可是不行,必须写!

一本书,有皮、有骨、有血、有肉,你们认为爽的地方,是书的皮囊脸面,好写,往倾国倾城上画呗。

但是,真正支撑一本书,或者说粘住你们的却是骨架!

不说别的,曹觉的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吐槽群入群的验证问题是:除了主角,你最喜欢谁?

人气最高的,就是曹老二。

一年之后,可能这本书除了主角,你就能记住这么一个人了,这就是他的作用。现在不喜欢正常,但是,他会在后面的情节不断地给你提供思考空间。

汝南王这一段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不喜欢,以后你会想。哪怕你们恨他,说心里话,也比你记不住他要强。

所以,遇到这种情节别急,山势起浮方现真美,平铺直叙,一定长远不了。

.....

再说qq阅读。只有一个人的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位兄弟说:

“我对宋史不是特别了解,但是纵然宋朝皇帝各种仁慈,但也挡不住权臣当道?你一介小民火速崛起,然后还敢大方谬论?尤其是宋朝大臣什么时候变成实干家了?主角那样讲学竟然有一大堆人去听?还做笔记?宋朝大臣要真这么忧国忧民,宋朝早就一统天下了”

以上是原文。

首先,这和皇帝仁不仁没什么关系,第一他是主角,要破局,而且是北宋的局,就不能按常理出牌。再者说,高大上,伟光正的角色写的人太多了,换换口味也好。

第二,如果一个人能平白给朝廷贡献三分之一的税收,换了哪个皇帝都得惯着。当然,别是唐皇、汉武、朱重八这种狠人。

第三,你确实对宋史不了解,北宋真的不缺实干家,名臣能吏,朝堂地方随便捞出来一个就是大能。这和北宋的政体有关,也和当时的文人环境、操守、只尊大义、没有党争有关,除了对武人这一点上有点操蛋,别的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不要看小说里,或者网上所谓的评论贴,你就自己想想,一帮文人,光靠嘴皮子就保了北宋百年无大战,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真的不容易。

至于一统天下,你可能不知道,南北宋的北方异族,和汉唐、明清是不一样的。

记得看过一个统计,北宋之初,全世界的国家排名,大辽是第一位,国力比大宋强的多。别看后来大宋比辽富,但是军制的原因,实际上也和辽差不多。

这有点像,现在的华国和毛子,统一?哪那么容易。看小说行,实际情况太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