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6章 有人得意(3 / 4)

若不是时下正处严冬,保不齐这家伙就散发敞衣的吟歌问天了。

惊愕之后,萧南只能安慰,刘晗这是在用行动表明他对新酒的喜爱。

欢喜的人还有王佑安。

他是个生意人,更是个有野心、有谋算的生意人。

虽然成功跟萧南合作了一把,但朝廷还没有公布开发新市的消息,是以收购安善坊的计划还只处于支出阶段,尚未获得利润。

只投资、却没有盈余,这让王佑安多少有些忐忑和肉痛。

幸好还有两个药房,因天寒地冻,得风寒的人比较多,还算挣钱,好歹安慰了些拿出全部身家投资的王大郎君。

萧南给的酒方,更让王佑安看到了新的巨大的商机。

送酒的当天,王佑安委婉的透过接见他的玉竹,向萧南表达想做白酒生意的意思。

萧南写酒方的时候,并没有想着用它来做生意,不过,既然王佑安提到了,她也没有拒绝,当下便跟王佑安签订了合伙开酒坊的协议。

恰巧,王佑安阿娘的名下有一个陈旧酒坊,因没有打招牌的好酒,早就处于半荒废状态。

王佑安签了协议,拿到酒方,便风风火火的重新修缮酒坊,争取赶在年前将新酒上市。

新酒的名字,萧南并没有剽窃后世的名酒,而是请狂士刘晗给取了个名字,并亲笔提了匾额——王记烧春(唐时称酒为‘春’)。

因新酒蒸腾而出,‘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又名滴露春。

刘晗出身名门,在京城又混了一段,本人又颇有几分真才实学,要文能文、要武能武,人长得又俊美,走出去极有回头率,让他还真闯出了几分名气。

晴日里,刘晗拿着滴露春特制的酒葫芦,往北三曲、两市好一通溜达,又是吟诗又是挥毫又是狂饮,既出了风头,又给滴露春做足了广告。

毕竟那时的酒大多都是米酒,酒的度数不高,且纯净度也不够,远没有滴露春的酒味大、口味烈。

萧南又命崔八将新制的酒送回崔家,崔守仁、崔守义哥儿俩,一个喜欢滴露春的清澈如水,一个喜欢王记烧春的其烈如刀,一文一武都帮着滴露春宣传。

一,王记出品的新酒迅速风靡京城,成为寒冷冬日餐桌上必备的酒水,也让王佑安挣了个盆满钵满。

萧南的荷包也鼓了不少。

不过,萧南并没有将这些钱存下来,而是继续按照老规矩——买房置地。

将所有的现钱换成不动产,手头上绝对不超过一百贯,家中银柜里的储存也不超过百金。

对此,崔八并不在意,他只王记出品的新酒是自家娘子想出来的酒方,这就足够了。

那时,卖酒的是商人,低贱;造酒的是工匠,卑贱;而改良酒方的则是高人,既风雅又有才。

世家出身的崔幼伯,有个颇有才能的是骄傲。

只可惜,崔家的人并不如是想。

至少崔清一家子对轻视他们的崔家人,以及躲出去的辰光院一伙人很是不满。

“都说崔家是世家,清贵无比,我看也不过如此而已,”

姚氏坐在一张胡床上,手上抱着个崭新的手炉,絮絮叨叨的跟崔清父子说想那崔八,好歹也是世家子呀,整天在娘子跟前伏低做小就够丢人了,现在更好,居然跑到萧家去住,这、这不是倒插门嘛。”

在古代,上门绝对是最让人瞧不起的,骂一个人是倒插门,更是最恶毒的咒骂,不啻于暗指他不是个男人。

崔清夫妇唯一的女儿崔萱也附和道都说八郎君是堂堂崔家玉郎,照我看却不像,竟连的娘子都管不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废物,就算是满腹经纶,又能做?”

“可不是,也就是他命好,托生在了郑氏的肚子里,这才让他一生顺遂无忧。”

姚氏想起郑氏那端庄大度的样子,就忍不住直咬牙,哼,都是崔家的郎君,凭崔泽就能华服美食、呼奴唤婢的过一辈子,而她家郎君就只能靠巴结讨好过日子?

如果不是出色,如果不是当年婆婆留了一手,她们现在还只能在乡下从土里刨食呢。

以前没见识过崔家的豪富,也没见过京城的繁华,姚氏只觉得有百亩田,买上几个昆仑奴,不用下田干粗活,这样的日子就足够了。

但自打被三戟崔家接进京城,自从见识了世家豪门的富贵生活,姚氏心底满是恨意——这些原本也属于她们的,都是那个死子作祟,平白让他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姚氏却忘了,如果崔清是崔家的四郎君,以她一介农户女的身份,可能嫁给他做娘子?

姚氏只记住一件事,双相崔家亏待了他们,崔泽等人更是抢了属于她郎君的富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强势家族 十一 星际位面奸商 随身空间 流行天王 夫人她凭实力吊打众生 饮马昆仑 暖暖重生记 护花狂龙 神级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