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电影世界逍遥行 > 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1)

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1)(5 / 5)

所以,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金军所过之处能守住的堡垒最多三座。

也就是说,被攻破的堡垒,堡垒里的人员要么被杀被俘,少量运气好的逃走,武器、物资粮食往往连销毁都来不及就被后金军抢走。想想明王朝每年在辽事上投入大几百万两银子,就算明王朝文官武将“堡垒修到哪里,腐败就延伸到哪里”,落入后金手里的粮食、武器和物资也都不会少到哪去。

而这个堡垒战略,按袁粉的说法,正是袁崇焕提出来,被孙承宗采纳,并上报皇帝,得到批准,并为此赶走反对这个战略的王在晋。

以宁远“大捷”的数据作为参考,袁崇焕守住宁远城所用的兵力是二万。

事实上宁远一战,后金军在宁远的城墙上已经挖了个大洞,只是因为是天寒地冻,城墙里的泥土被洞住,挖出个大洞了,城墙都没象一般情况想那样倒塌。不过我们给袁粉一个面子,就当没这事,就当能守住宁远必须有二万守军。

那好,要想让所有的堡垒都不被攻破,要做的,就是所有的堡垒都得象宁远那样坚固,并且都得有两万守军。否则……

辽西走廊,从山海关外算起到锦州,二十多个堡垒,算20个,每个堡垒两万守军,嗯,先不考虑修堡垒的工程款,光守军,就得养40万。

而且这40万关宁铁骑还必须是实际数字,不能是帐面上的数字。因为官僚会吃空额,名义上是40万,实际上有没有30万都不好说,关宁军原本花名册上有近12万军队,到了打仗的时候,官员上报说实际兵力不到六万。也就是说,纸面上的军队数量得有80万,实际兵力才能达到40万,这样才能守住关外20个堡垒。

养花名册上不到12万人,明王朝就每年投入四五百万两银子,养花名册上80万人,就得三千万两银子以上。

伪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焕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只是明王朝要到哪去弄这每年两三千万两粮饷?

再看看这条防线被攻击的记录:

宁远“大捷”,野猪皮率军一路抢过去,所过之处只有宁远没被攻破,其他堡垒全部被抢,右屯30万石军粮来不及被转移的部分被抢,辽西总后勤基地觉华岛被抢,带不走的物资被焚毁,岛上几万军民被屠。野猪皮狠狠抢了一票回家过年,因为宁远没被攻破,所以叫宁远“大捷”,换句话说,如果只有山海关没被攻破,那就叫山海关“大捷”。

宁锦“大捷”,黄台吉率军一路抢过去,所过之处只有宁远、锦州、大福堡没被攻破,其他堡垒全部被抢,之前后金饥荒已经极其严重,粮食卖毒品价,“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抢完之后史料里有这么段记载:“前锦州被围,连呼颗粒皆无,迨虏败之后,锦州尚余米三万数千,而奴营沙锅中率存漕米饭,此人之所共知也。”《三朝辽事实录》

注意,这两次所谓的“大捷”,后金方面的经济状况都非常糟糕,天启四年,野猪皮杀完“无粮人”,天启五年,野猪皮无差别屠杀汉民,而宁锦“大捷”前,野猪皮病死,黄台吉刚继任,权威还没建立,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占领区粮价是正常价格的80倍以上,“国中有食人肉着”、“人相惨杀致国中大乱”,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持后金军长期围困辽西的堡垒,都是抢一把回去度过饥荒。

可一旦后金解决了饥荒问题了,有了足够的粮食支持后金军长期作战,后金就有能力长期围困辽西任何一座堡垒,然后从容部署军队随时收拾明王朝派来的援军。

宁远“大捷”,锦州、右屯一线的明军逃跑,压根不敢守,宁远被围时,没有援军,野猪皮此行是为了抢粮,攻打宁远两天后,发现粮食在觉华岛,就转攻觉华。宁锦“大捷”,满桂、尤世禄率领的援军发现不对头,交战后撤回宁远,大凌河围困战,增援大凌河的吴襄、宋伟两次率军逃跑,其中一次是丢下己方主帅逃跑,几次援军全部完蛋,到最后一次——松锦大战,吴三桂、王璞丢下己方主帅临阵脱逃,洪承畴率领的明王朝最后的机动部队完蛋。说好的“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呢?

4.袁崇焕的政治面貌

介绍完明末明方各种势力的大致情况,现在来看看本文的主角——袁崇焕的基本情况。

袁崇焕,商人出身,史料记载他“形如小猱”,也就是说他瘦得象只小猴子,并且“貌寝”。本来袁崇焕的相貌和他犯下的滔天罪行关系不大,之所以提督师的相貌,是因为我犬清把袁崇焕说成一个美男子。

言归正传,话说,袁崇焕的父亲袁子鹏是个商人。按袁崇焕自己的说法,他家家境不怎样,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连回家奔丧的路费都是辽西将门那帮部下出的。这个时代的商人地位不高,商人家庭要想出头,必须对自己的后代们进行合理规划,通常是让自己的孩子们一部分读书,走科举之路考取功名;一部分经商,提供经济基础,比如袁崇焕的弟弟袁崇煜负责经商,一旦家里人如袁崇焕考取功名(同进士)了,就跑部钱进获取官职,尽快在宦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早日实现官商勾结,反哺家族。

这是一个烂大街的招数,早在袁崇焕之前,山西晋商的楷模王崇古、张四维的家族都是这么玩。托塔天王李三才自己当官,两儿子是通州大商人,家产四百多万两。东林党大多都是这种情况,偶有几个寒门子弟,则得到了许多商人的资助,目的就是为了在这些人发迹之前投资,没准哪天这些人考取功名了成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有兴趣的话搜索一下明朝中后期的官僚,会发现相当部分都是这种配置,袁崇焕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并且,袁崇焕的公务员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同进士出身,功名就比那些进士低了一个档次,只能靠钱来补救。

再然后,他当了福建邵武的知县,几年前的度娘词条记载他这段经历时说他“救民水火”,我一见这字眼,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并不是说邵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是当地某次闹火灾,袁崇焕去救火的时候“着靴上墙,如履平地”,也就是说督师的轻功和华山派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差不多,达到了“草上飞”的层次。这段时期袁崇焕政绩如何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商人家庭出来的袁崇焕肯定不是书呆子,经营出来的关系网效果不是盖的,反正东林大佬侯恂把督师从一个小小知县提拔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提到明末党争,自然会想到东林党和阉党。若问袁崇焕是哪个阵营,袁粉会说,督师是东林党,因为督师的座师韩爌、提拔督师的侯恂都是东林大佬,袁黑则一口咬定督师是阉党,因为督师给厂公修生祠。现在看来,东林党没有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好,阉党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坏,甚至比东林党还强一些,好歹八千女鬼掌权时期没把大明朝玩坏。

从督师的表现上来看,督师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党,而是在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左右逢源,谁掌权督师都吃香。以前,老六认为督师是官才,后来一想,官场上,不是谁都能够玩左右逢源的。玩左右逢源,意味着你对敌对的双方都有二心,是二五仔,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这些二五仔会在第一时间被清除出局。

所以,官场上,选边站队很重要,没有足够的势力,就只能老老实实地选边站队,谁敢左右摇摆,就意味着二师兄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正如米国总统小布屎说的那样:“你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绝对没有第三种选择。

要想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就得有足够的实力,让敌对双方都有所顾忌。厂公打败东林党的时候,督师不过是个宁前兵备道,而崇祯干掉魏厂公的时候,督师刚刚被辞职,被八千女鬼打发回老家吃荔枝。他个人手里显然没有任何实力。那么有着足够实力左右逢源的,显然不是督师个人,而是督师背后的辽西将门集团。

在八千女鬼自挂之前,钱龙锡恐怕不认识袁崇焕,袁崇焕在杀毛文龙这事上把钱龙锡拖下了水,钱龙锡说:“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

平台召对的时候钱龙锡有没说这话如今已是死无对证,但袁崇焕“貌寝”是真的,当时就有人说袁崇焕“形如小猱”,钱龙锡对袁崇焕的第一印象肯定不好,毕竟袁崇焕不光“貌寝”,还跑出来吓人。只不过,钱龙锡认识白花花的银子,银子可是一白遮百丑,所以袁崇焕再“貌寝”也不重要了,钱龙锡和其他几位内阁大佬在平台召对时吹捧袁崇焕“真奇男子也”。

所以,无论阉党还是东林党掌权,都有人为辽西将门的利益代言人说话、铺路、跑步钱进,将督师捧上前台,为他们做一般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思路理清楚之后,再来看看督师的关系网:

督师的座师是东林大佬韩爌;

把督师从一个小小知县提拔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的是东林大佬侯恂;

和督师相交莫逆,一起给厂公修生祠的,是铁杆阉党阎鸣泰;

督师“被辞职”,铁杆阉党霍维华哭着喊着要“让荫”给督师,千方百计保住督师的官位;

天启死了,兵部尚书铁杆阉党阎鸣泰(当时还没被清算)为督师造势;

刑科都给事中薛国观为督师复出上蹿下跳;

一帮水军冲袁崇焕的竞争对手王之臣泼脏水;

兵部署部事左侍郎吕纯如为督师议和的行为洗地,把议和的责任栽给已经上吊的八千女鬼;

平台召对,内阁的阁老们吹捧袁崇焕“肝胆意气,识见方略,种种可加,真奇男子也。”

可以说,只有韩爌、侯恂和江日彩才是督师自己的人脉,其他都是辽西将门为督师铺路、跑部钱进经营起来的。辽西将门的政治献金可没那么好拿,能让督师连升三级,让督师在阉党和东林党之间左右逢源,同样也能让督师死无全尸,所以督师得帮辽西将门干活,必要的时候不惜粉身碎骨。

再然后,从督师复出连升三级这一事件上朝廷各路神仙的表演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辽西将门集团和部分东林党、阉党甚至还有部分太监勾结在一块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辽饷利益集团。正因为东林党、阉党都有份,所以东林党、阉党齐心协力,将辽西将门的利益代言人——袁大“将军”捧上高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