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74章 谈判(1 / 3)

沈该老宰相所说的道理,其实是站在一个宗主国的角度上,从它的长期利益和大国形象定位考虑的。</p>

这并不能说明沈该老宰相的想法就是愚腐的、保守的。</p>

他是认为,作为一个宗主国,大宋在藩属国面前,应该是一个公道的仲裁者,是一个藩属国的保护神。</p>

实际上,这也是中原王朝对自己的一贯的形象定位。</p>

历史上曾不只一次,有些藩属国发生政变了。</p>

夺取了政权的人,都是马上向宗主国俯首称臣、敬献贡物,诚惶诚恐乞求宗主国认可的。</p>

但是宗主国大多数时候,都是不为所动,反而下旨呵斥。</p>

宗主国会出兵帮助流亡的前朝政权,费大笔军费、伤亡了许多士兵,不求回报地为流亡政权谋求复国。</p>

结果呢?</p>

结果也就那样儿。</p>

完全依靠宗主国才得以复国的旧政权,并不会因此就对宗主国忠心耿耿、感恩戴德。</p>

双方一旦有了利益纠葛,亦或是这个藩属国自己自己翅膀硬了,能单飞了,还是会像一个渣女一样,马上和宗主国翻脸。</p>

所以,杨沅在给天子的奏章中,虽然不方便说的太过赤裸裸,他还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p>

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强大的武力,才是维持藩属国对宗主国敬畏忠诚的根本。</p>

所以,一切当以我大宋切身利益为先。</p>

这些意见,是很符合摄政王赵璩的观点的。</p>

倒不是因为他对杨沅盲听盲信,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儒家教育的失败者,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p>

正因为他的价值观与杨沅天然符合,所以才性情相投、一拍即合。</p>

而非因为性情相投,才毫无原则地盲从杨沅。</p>

可沈相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一位老人,他坚定认为自己才是对的。</p>

而且今日参会的重臣,在这一点上,大多与之观念相近。</p>

倒是魏良臣思想更活泛一些。</p>

眼见双方争执不下,小皇帝有些无措,魏良臣便插口道:“川峡谋略,自先帝在时,便已开始实施了。</p>

如今在陛下手中,已经卓见成效。</p>

讨伐西夏,是我大宋国策下一步的重点,抢的就是和金国恢复元气的时间。</p>

这个时候,大宋是不能在云南牵绊太久的。”</p>

魏良臣道:“况且,云南至此,山高路远,每一通消息,都得半月有余,一个往返,近乎一月。</p>

朝廷也是不应该做出太细致的条款,让杨子岳照本宣科的。”</p>

赵愭忙道:“那么,魏相公的意思是?”</p>

魏良臣道:“云南已成大兴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p>

大理段氏不曾求助于我大宋,我大宋如今也不能放弃先伐西夏、再征金国的国策。</p>

那么,如今唯有承认杨氏大兴。”</p>

魏良臣看了众大臣一眼,又补充道:“至于具体谈判条款,我们既然制定不了具体条款,莫如框定一个范围,由杨子岳随机应变。”</p>

魏良臣的意思是,大理国段氏皇族又没跑来大宋告状,咱们就别自作多情了。</p>

咱们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非得放下既定国策,上赶着去陷入南诏泥潭?</p>

图什么呀,一个虚名?</p>

再说了,道路这么远,如果遥控指挥杨沅谈判细则,简直不可想象。</p>

所以,既然谈判的上限条件我们确定不了,不如划一条底线,底线之上,由着杨沅去随意洽谈吧。</p>

他的提议,倒是很合赵璩的胃口。</p>

见小皇帝向自己看来,赵璩点头道:“臣以为,魏相公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见。”</p>

赵愭见摄政王也同意,便道:“既如此,便依摄政王、魏相公之见,众大臣拟个条款出来吧。”</p>

沈该快退了,那魏良臣就要上位成为首相。</p>

赵璩又是摄政王。</p>

如今皇帝又同意了他们两人的意见,群臣便没得争了。</p>

于是,他们很快拟出了一个条款,一个只有谈判下限的条款:</p>

要向大宋称臣、要谢罪赔款、善待段氏一族,不得妄动刀兵。</p>

大事议定,立即以金牌急脚递传往大理国。</p>

如今赵愭还没有亲政,离他亲政还有三年,所以非重要国事,自有摄政王和宰相决断,只需将处理结果报与天子,让他从中学习治国之道。</p>

因此,赵愭闲暇时间较多。</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