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837章 赵愭的野望(3 / 3)

现在谁来负责这么大的军费缺口?</p>

就算负担的起,我拿这钱养三四万大军不香吗?</p>

为啥只养六千人。</p>

人家已经是这样的待遇,想大幅削减军费,却还让人家做着以前的事情,那也是行不通的。</p>

就算普通的官兵也很容易激起哗变,更何况这两支军队作风本就有点“疯癫”。</p>

所以只能一劳永逸,一个打散了,一个全员“转业”。</p>

这一来,他们连能够熟练使用新式火器的兵也没有了。</p>

他们倒是获得了杨沅这边已经制造完成的大批火器。</p>

但他们却只能按照图纸,找一批有突火枪使用经验的老兵“传帮带”的教授新兵使用。</p>

他们不知道的是,甘泉所领的两千五百多名火器兵,散归川中各部团练后,便也如一颗颗火种,撒了开去。</p>

杨沅是在去年八月份收到停战命令的,当时沈虚中就已奉诏先行一步,赶往潼川府路接掌经略安抚使,和杨沅来了个无缝衔接。</p>

从那时起,新式火器的使用,就在军中开始普及。</p>

而这恰恰是以前杨沅全力避免的。</p>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火器还不能取代冷兵器,而且士兵们也不仅仅是换了手中一件武器。</p>

原来你给他一杆长矛,现在你给他一杆竹枪,使用方法、训练方式、作战方式、保养方式都没有太大变化。</p>

可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带来的是所有流程所有环节的调整。</p>

这也是当初杨沅不动正规军,宁愿从团练兵中招募那些具备了一定的纪律性,但其他方面全未定型的新兵,来使用火器的原因。</p>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军中将领们以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在杨沅手中大放异采的火器运用技术。</p>

但……也只是他们自己以为而已。</p>

……</p>

四月一日,西夏兵马奉诏,北击鞑靼,牵制鞑靼兵入陕。</p>

时寒、郭棣、温泫臣、楼忘臣等旧派、新派武将们则奉诏统兵出了箭筈岭。</p>

他们兵分四路,杀向德顺州、平凉府、陇州、凤翔。</p>

陕西战事结束半年以后,战火再燃。</p>

四路兵马初战大捷,攻城掠地,势如破竹。</p>

他们攻打的地区,都是先前被杨沅三路大军攻打过的地方。</p>

当时三路大军过处,对该地已经造成了各个方面的破坏。</p>

而衔尾而来的鞑靼兵又破坏了一遭。</p>

或许是因为这些缘故,使得驻守当地的金军士气低迷,所以宋国四路大军进展顺利。</p>

除了凤翔等几块硬骨头久啃不下,仅仅两个月,宋军便连下十九城。</p>

捷报雪片儿似的传入临安城,刚刚亲政的小皇帝意气风发。</p>

六月中旬,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十天里倒有七天雨水连绵。</p>

赵愭的心情,也像这阴雨连绵的天气一样充满阴霾。</p>

因为他一个月光复长安的愿望没有实现,凤翔依旧死死横亘在宋国大军扑向长安的必经之路上。</p>

而较之江南来说气候干旱的陕西,此时同样进入了雨季。</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