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弹劾跟吹捧
朱瀚原本预计,撑到第二批粮食抵达,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可哪怕朱瀚在来大同府的路上,已经让锦衣卫把大同府上上下下,所有的情况,全都尽量调查清楚。
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掌握灾区的信息。
可受限于时代的原因,他真正能够掌控的情报,依旧不怎么准确。
在抵达大同真正接触到灾民,从灾民口中渐渐拼凑出真相之后。
朱瀚也情不自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这次灾情的范围之大,还真是远远超过而他的想象。
不仅受灾的人数,比之前预计的多了三成有余。
就连范围,也比想象之中的要大的多。
而老朱,基本上就是出死力的那一种。
马皇后抿着嘴唇,强忍笑意,轻轻摇头:“不,这些人也是太无法无天了,还真的需要有人去教训教训他们。”
甚至,连大同府外的那些难民们每日吃的什么,都列了一个单子出来。
因为不只是大同
“七五在燕京,在大同府做了多少事?他们难道就看不到?怎么就天天盯着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揪着不放?”
可就在这种时候,英王殿下突然来了,不仅来了,还带来了他置顶的高粮价。
只不过那些受灾地地方,对于那些州府来说。
他们自己就能够解决了。
之后,朱瀚的难民营之策,又安抚了逃难过来的大同难民们。
“怎么了?”马皇后满脸疑惑,总觉得朱元璋似乎话里有话。
想到大同来的汇报,朱元璋苦笑起来:“咱记得,大同知府吴振跟七五可没有什么关系?”
朱瀚在这边,努力忙着建设都城救灾,忙的可以说是不可开交。
“对于这种事,臣认为朝廷绝对不能姑息,应该动用最大的力量,将这间事情彻查到底,还英王殿下一个清白。”
回到后宫的时候,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
如果光看这封奏本的话,会让人有一种感觉。
在他的心中,亲情还是相当重要的。
最开始的时候,大同府赤地千里,最缺的就是粮食。
朱瀚实行的以工带振之策,几乎是在大同府外,生生的建造了一座新城。
“至于大同那边儿……”朱元璋不动声色的转移了一个话题。
“妹子,七五的本事你还不知道嘛,只要他肯认真做事,咱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得住他的。”
原本见朱元璋乐呵呵的,心情也跟着不错的马皇后闻言,给作业渐渐的阴沉下来:“这些人天天就知道揪着七五不放,他们难道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吗?”
朱元璋看着都有点儿傻眼,每天都有肉,这还是难民的生活?
当年如果他们每天都能吃到肉的话,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参加什么义军?
比如老朱现在周中拿着的这份奏章,语气措辞虽然还算是比较委婉。
自己辛辛苦苦的,帮着自家大哥造反当皇帝,为的是什么?
为的不就是以后可以抱大腿,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么?
再加上有朱元璋的允许,马皇后这才拿起奏章看了起来。
这作本上面,也的确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消息。
朱元璋所要处理的事物也越来越多。
以前还好,可随着大明版图的逐渐扩张,
只有当了皇帝之后,才真正明白治理天下究竟有多么的辛劳。
朱元璋得意的哼了一声:“那就对喽,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最近两年,七五的脾气是比以前好多了,换成刚起兵的时候,我看谁敢在七五面前如此放肆。”
想起朱瀚的性格,麻烦后情不自禁的掩嘴偷笑:“就七五那个性子,这个皇帝你就是送给他,他也不肯做?”
正是因为有这种高昂的粮食价格,让那些粮商们,拼了命的往大同府运送粮食。
马皇后这才打开奏本,仔细看了起来。
或者说也有一些重要的消息,只是相比这上面的内容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过愤怒过后,朱元璋演出转了转,很快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