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眼前陡然一亮,不愧是自己的皇后,看问题的角度果然刁钻。
别的皇帝对于这种事,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马皇后的脚步微微一顿:“全都听你的就是。”
天还没有亮,朝廷的文武官员已经在此等候早朝了。
听到马皇后的提议,朱元璋的眼睛陡然就是一亮:“好主意,咱也忙了这么长时间了,是时候休息休息。”
“你们做事的本事不知道怎么样,阻塞言路的本事倒是厉害的很啊。年轻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顿时恼羞成怒的道:“本官没去过又如何?就算本官没去过,也知道大同百姓现在生活的怎么样。”
可是架不住大明这些年,疆域扩张的太快了。
作为结发妻子,马皇后自然能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很多事情,就不是他们自己能够决定的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毫不在意的到:“放心,只要牢牢控制住军权,就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而且之前也有过监国的经验,这一次七五不在不是更好吗?”
又或者说,这些人如果对付的是别人,朱元璋也会稳坐钓鱼台,毫不在意。
用得着你们这些外人,在旁边说三道四。
“敢问这位大人,你说大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您是亲眼去大同见过,还是见过大同来的百姓呢?”
这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历练的机会。
所以,朱元璋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皇后,此事可千万不要告诉七五。”
“这话也是敢随便说的吗,要是让人听到了,参你一本,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但是不管怎么看不上眼,终究还是自己的亲儿子呀。
周围有不少人,听到了他们的话之后纷纷回避。
姓王的大人眼睛一瞪,非但没有压低声音,反而高声说道:“有什么好怕的?本官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王大人,真是我辈楷模啊。”
你说你没事儿找什么事儿,非得跟这个嘴上没有把门儿的家伙坐在一起。
再加上朱瀚留下的种种人才,已经不需要他把什么事情都做好,让后世子孙接手一个安稳的江山。
否则的话,后世子孙还做什么?
现在的老朱,跟历史上的老朱心态可是截然不一样的。
旁边一个跟他坐在一起的官员,听到他的话,脸都快绿了急忙压低声音制止道:“我的王大人呐,你就少说两句行不行啊?”
第二天一早,大明首府应天府,皇宫奉天殿内。
他现在早已经功成名就,虽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有征服的地方。
夫妻一场,马皇后自然选择相信。
此时正在大同坐镇赈灾的英王朱瀚。
此时天色还早,所有文臣们全都聚集在朝房之中,等待三通鼓后太监宣布早朝开始。
“只要一想到,大同百姓面临天灾不说,还要面临人祸,本官就心如刀绞。”
就在马皇后准备离开收拾东西的时候,朱元璋却突然开口提醒。
“但是英王殿下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些人以前有,以后也肯定还会出现。
这话说的,也算是掷地有声,周围不少的官员竟然小声的喝起彩来。
尤其是跟那个姓王的官员说话的官员,此时个人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几个巴掌。
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所以座次虽然还是规矩森严。
“而且根据朝廷现在的统计,目前运到大同的粮食已经高达五十万石,这些粮食如果由朝廷来运送,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就运送不到。”
又需要下面的人做事,又不能让他们拉帮结派,同时还要一心为朝廷。
唯一的问题,恐怕也就是稍微有点心思手软。
这王大人年纪虽然不小了,可身子骨竟然还挺硬朗的,一口气儿说了这么多话,面不红,气不喘。
那年轻的官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作为学习新学的官员,他们可不会把这些传统的尊卑上下看的太重。
在他们心里,除了当今的皇帝陛下,最伟大的人就是英王殿下。
敢如此嘲讽英王殿下,那必须不客气的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