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p>
周元道:“太先生说得不错,诗词以明志,百姓亦可寄托情感,或是送别,或是思乡,或是报国,或是戍边之苦。”</p>
“然晚辈看来,格局小了。”</p>
沈樵山皱眉道:“格局小了?这什么意思?”</p>
周元道:“诗词亲民,却不能助民,诗词可以感染百姓,寄托百姓的感情,却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困境,这就是局限所在。”</p>
“一万首边塞诗,能让将士们回家吗?一万首思乡诗,能让游子们不再流浪吗?”</p>
“我周元向来认为,诗词乃小道耳,确因如此。”</p>
徐光臣闻言不禁大怒:“竖子口出狂言!竟敢说诗词是小道!你懂诗词吗!怕是自己才学有限,自己不会作词罢了!”</p>
在场众人顿时咳嗽了起来,一个个低着头没敢搭话。</p>
毕竟徐光臣刚从牢里放出来,还不知道周元单是《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就足以盖压文坛了。</p>
看到四周的气氛,徐光臣才猛然一惊,想起之前云州诗会传出的周元诗词。</p>
他脸色涨红,大声道:“周元,你不必这幅表情,此前你所作诗词,未必是自己原创吧,你一个小秀才,才读几年书,如何作得出那般诗词来!”</p>
说完话,他疯狂给李允华使眼色,表示快来撑场子。</p>
李允华随即站了出来,沉声道:“说得不错,你周元此前所作之诗词,未必出自于你手。”</p>
“你也别怪我们故意污蔑你,比较你读书少是事实,你有一个金科状元的岳父也是事实,赵诚先生才华横溢,能作出那些诗词来才不奇怪。”</p>
徐光臣大笑道:“正是如此,你连自己的作品都无法证明,又如何敢瞧不起诗词之道?”</p>
“况且你当我临安府无人精通诗词吗?且不说樵山先生有大量作品,就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楼访客,都能作出绝品诗词来!”</p>
李允华面色凝固了。</p>
徐光臣继续道:“诸君应该都知道了,四日前的晚上,在牡丹楼,有人为了成为月云花魁的入幕之宾,写下一首绝品《临江仙》。”</p>
四周顿时有人回应。</p>
“不错!这几天都传遍了,那首《临江仙》堪称绝品,读之令人心碎,而又回味无穷。”</p>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何等绝妙啊!”</p>
“我看还是最后一句绝妙,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好美的句子。”</p>
李允华脸色更难看了,他恨不得一拳头把徐光臣给砸死,站出来帮他助威,他却反手一刀捅我!</p>
曲灵皱起了眉头,那一首《临江仙》她也听过,的确是写得太好了,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驳。</p>
而在场的姑娘们,自然也是知道,念起那首词,泪光点点,对那个陌生的作词人,青睐无比。</p>
沈樵山抚着胡须笑道:“竖子,且听到了吗?我临安府亦有诗词大家。”</p>
“你哪里来的胆子,敢说诗词是小道?你先比得过这种大家再说吧。”</p>
周元都懵了。</p>
关公面前耍大刀?</p>
这不合适,准确说这是拿老子的刀,来捅老子啊!</p>
他淡淡笑道:“我看这词,也一般。”</p>
徐光臣大怒道:“还敢嘴硬!你能作出这等神品之词吗!你之前那些词,都未必是你做的!”</p>
周元看向他,眯眼笑道:“若我能证明以前的词是我作的,刚才的词确实一般,你待如何?”</p>
以前的词怎么证明?根本无法证明!</p>
刚才的词是神品,众所周知,你周元怎么证明?</p>
徐光臣大笑道:“你若是能证明这个,我便从这里跳下去,游回岸边。”</p>
“好!”</p>
周元大笑道:“有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