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p>
周元道:“那我也要出手了,砍下杜先生头颅,解杜先生苦难。”</p>
杜齐连忙看向沈樵山,道:“樵山公莫非要失信,斩我于此?”</p>
沈樵山并不说话,只是喝着茶。</p>
周元却道:“杜先生游历天下,见河山凋敝,民不聊生,故而杀民以解其难。”</p>
“我见杜先生命途坎坷,心中尤怜,故提剑杀汝,正是效法于你,何来失信之说?”</p>
杜齐心中大定,原来还是在论道啊,此子实在不按常理出牌。</p>
他深深吸了口气,调整状态,打算慢慢与之周旋。</p>
年轻人嘛,总是血气方刚,说话带着锋利的刺,但却往往难以做到周全,总会出现破绽。</p>
“老夫何曾杀人?”</p>
杜齐淡淡出声。</p>
周元凝声道:“你见民不聊生,故送天下万民于禽兽,与杀人何异!”</p>
杜齐道:“安南侯读圣贤之书,也带兵打仗,为国效力,立下汗马功劳。”</p>
“他见天下百姓不易,故兴仁义之师,何来禽兽之言!”</p>
周元眯眼笑道:“好一个当代大儒啊!好一个巧舌如簧啊!”</p>
“安南侯韩拓,喜食婴脑,圈养女奴,骄奢淫逸,作恶多端,组织黑恶团体,拐卖人口,开设赌坊,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可谓是天地不容!”</p>
“然此等邪徒,在你口中,竟成了改天换地的仁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p>
“杜可溶!你敢对着圣贤画像掏心掏肺,诚心说话吗!”</p>
他指着杜齐大吼道:“你大声说,韩拓是不是猪狗不如的畜生!他是不是作恶多端!”</p>
杜齐也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竟然有如此迫人的气势,更没想到对方言辞如此犀利。</p>
但他也不是吃素的,当即沉声道:“圣贤在上,我杜可溶之心,赤诚一片!”</p>
“安南侯或许不是明主,或许不是任君,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权臣!”</p>
“由他来颠覆江山,破除妖妃专权,再好不过。”</p>
“届时,自有陈氏皇族子弟,重开大局,正如东汉之刘秀一般!”</p>
周元突然笑了起来,眯眼道:“杜先生,这是你的肺腑之言?”</p>
杜可溶作揖道:“圣贤画像之前,吾为儒生,绝不敢胡言妄言!”</p>
周元道:“那你其实不是反晋,是反昏君咯。”</p>
完了,被绕进去了!</p>
杜可溶想了想,才慨然叹息道:“不错,老夫并非一定要反晋,而是反昏君,反这大晋腐败之朝堂!”</p>
“好!”</p>
周元抱拳道:“我就欣赏杜先生这般有担当的儒生,那么请问,你怎么敢肯定,昭景女皇是昏君?”</p>
说起这个,杜齐就是怒火攻心,大声道:“你年纪轻轻,又只在云州、临安生活,焉知天下百姓之困苦!”</p>
“河南蝗灾,难民百万,尸骨如山,赤地千里。”</p>
“北方鞑虏作乱三边,多少庶民无家可归,被虏去北方为奴为婢。”</p>
“流寇、饥荒、土司、海患,大晋天下都烂透了,不是那妖妃乱权,还能是什么!”</p>
周元却冷冷道:“隆庆三年,庆帝立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导致土地买卖盛行,士绅豪强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土地,百姓被迫成为佃农。”</p>
“明德十四年,德帝为了加强集权,增添监察体系,导致冗官冗费,国库从此赤字,再无盈余。而冗余之官员,依附于党派,尾大不掉,无法处理。”</p>
“顺天六年,顺帝自诩天朝上帝,派出官员探海南洋,花费数千万白银,国库内帑耗之一空,为补漏缺,又加三门重税,已至于一年之内,百姓造反总计六十八起!”</p>
“先帝奢靡,又痴迷于道,不理国事,以至辽东大半沦陷,北方蒙古崛起,中原流寇渐兴,南方土司猖獗。”</p>
说到这里,周元死死盯着杜齐,一字一句道:“杜先生,猪不是一天养肥的,病不是一日而成的,这大晋天下之难,乃历代积弊,却皆要算在女皇头上吗?”</p>
杜齐面色苍白,冷汗直流,一时间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