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364章(1 / 1)

第1364章</p>

“娘,这牙太短了。隔壁那家,就是隔了一天才请的。”</p>

“哎呀,让你请人就请你,你怎么那么多废话?”</p>

孩子一脸怨念,只能无奈地出了院门,去朱家请人。</p>

稻种分芽也就几天的功夫,但这芽不能太长了,也不能太短了。</p>

最好是长出了两个小芽,其中一条带了些微的小毛,这样下地最好。</p>

此时,天气正好,温暖如阳,温床也收拾得十分松软。</p>

大家都没有经验,当听到朱家要开始洒稻种,二话不说,一村的人都涌了过来,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做的。</p>

到了这种时候,依旧有人问苗床的事。</p>

“朱大,你这苗床怎么还比水高一点?不是说,要保温吗?”</p>

“保温是要保温,但也不能泡在水里吧?你看啥种子,要泡在水里才能长出来?”</p>

苗床必须蓬松细软,既能隔热也能隔凉,高出水面一些,自然是为了防止洒下去的稻种被泡坏了。</p>

可是这东西,如果温度不够,又长不好,所以又得时不时浇一个水。</p>

如果不想时时来浇,那么让苗床比水田其他地方要高一些,确实是一个省力的办法——相较于水田,苗床非常的小。</p>

就连朱家洒下来的种子,也有人低着头去细细研究:“哦,要长成这个样子啊!”</p>

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p>

还有人在旁边跟他讨论:“我感觉我家的,好像还短了一点,是不是也要长成这个样子,才能下地?”</p>

一批种子,一起发芽,可每粒种子的个头总会有点不一样。</p>

即使是朱家下的稻种,他们也不能保证每粒种子都达到这种“统一标准”。</p>

见他们讨论得热闹,叶瑜然无法,只能说道:“不是一定要这个长度,是差不多这个长度,看着大部分都这个样子了,就可以了。太短了,见它受不了寒,长得慢;太长了,对它扎根也会有些影响。”</p>

“你们看一下,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完全一模一样。”</p>

“我们自己都没办法保证,每次都一样,但估摸着不会出错,注可以了。”</p>

......</p>

一反复强调“差不多”三个字,让他们明白,这种地没有统一的标准。</p>

也不断的让他们明白,朱家也还要摸索,他们的就不一定是对的。</p>

朱家的稻种下了地,朱家村各家的稻种也开始陆陆续续的下地,在苗床上生根发芽。这一长,就要长一两个月。</p>

此时,大家可以将重心挪到别的事情上面,时不时盯着苗床就行了。</p>

万一哪家失败了,还能补救的重新拾掇一床苗床出来,就是收的时候,可能会比大家晚几天。</p>

趁着这功夫,朱家村又陆陆续续的忙活起了剩下的地。毕竟今年是第一年学习水田种植法,叶瑜然没让他们全种,一家只给了一亩的名额,剩下的还得用老方法种。</p>

不得不承认,不管什么时代都有聪明人,很快就有人想到:“既然水田要让稻种发了芽才下地,那我们这旱地是不是也可以?”</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