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替女儿顺了半天气,才叫谢徽缓过来,又是垂泪,又是心疼,勉强将她搀起,连连叩头“老爷,夫人,二爷,二娘昏了头,方才那些话,你们千万别往心里去……”
谢徽也知道怕了,面如死灰,眼睫上颤巍巍的挂着泪。
“你心气倒很高。”
谢偃不怒反笑,道“郑家昔年的确煊赫,郑后称帝之后,甚至赐诸皇子公主‘郑’姓,还曾动过将皇位传给郑家后嗣的心思,可你记不记得,郑氏如今是什么下场?”
“让我来告诉你。”他半蹲下身,牙根紧咬,一字字道“郑氏上下四代人,妻妾子女共计五十二人,三代亲族共计三百九十六人,事变当夜尽数被杀,人头滚滚,连襁褓中的幼子都未曾幸免!这样的祸事,你也想叫谢家来一遍吗?!”
谢徽身体颤抖,慑于他声势,嘴唇动了几动,一字都不敢说。
“从古至今,只出了一个郑后,”谢令叹道“前无古人,以后或许也不会再有来者了。”
他转向谢偃“兄长,我与伯善有交,知晓其子非池中物,也愿谢家与他结为姻亲,但二娘心意如此,倘若真嫁过去,只怕不是结亲,而是结仇。”
谢徽目光灰败,原是失意,听到此处,却微微亮了起来,直起身求道“阿爹,叔父说的正是,求阿爹三思!”
卢氏听谢令说罢,手中团扇略微停住,再听谢徽此言,却将团扇下移,遮住了唇畔那丝讥诮笑意。
谢允有些不忍,劝道“二娘,阿爹定这桩婚事,原是为了保全你。”
谢徽一心只想摆脱这困境,哪里听得进?
登时反驳道“哥哥说的轻巧,这么好的婚事,怎么不给三娘?”
“——你。”谢允心头一滞,别过脸,随她去了。
谢偃惯来颖达果决,现下却少有的生了几分疑惑,眼睑微合,隐约间有些犹豫。
“兄长,”谢令目有厉色,喝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谢偃垂首看谢徽一眼,道“你真的不想嫁到均州去?”
“不想,我不想!”谢徽面有希冀,哭道“阿爹,求你了!”
谢偃见她神情中毫不掩饰的抗拒,长长的叹了口气“那就这么办。”
谢徽听他这样讲,心中还觉欢喜,连声称谢,反倒是蒋氏,从其余人的目光之中,预知到了几分不详。
有仆婢捧着木盘前来,她瞥了一眼,先自软了,谢徽望见,也是周身僵住,面色如土。
这种时候,卢氏是不会开口,也不会沾手的。
虽然都是彼此默认的结果,但若是谢偃将来再想起这个女儿几分好,为此埋怨起她来,便是得不偿失了。
“你可以选择自缢,也可以选择服毒,”谢偃长出口气,定了心绪“谢家会给你最后的体面。”
侍妾田氏、蒋氏在侧,也见礼道“三娘子。”
二人下首处坐了个小妇人,丹凤眼,柳叶眉,眼似杏子,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湖水绿的襦裙,颇有些小家碧玉的清婉动人,也随之起身问安。
谢华琅打量她一眼,向母亲笑道“阿爹新纳的?”
“我倒希望是他新纳的。”卢氏语气微有讥诮,恹恹道“你大哥房里的。”
长兄房里的人,谢华琅身为幼妹,素日里是见不到的,是以并不熟悉,瞥了一眼,低声道“怎么了?”
卢氏面色微冷,将手中团扇丢掉,吩咐蒋氏与田氏“你们退下。”
待那二人行礼退走,她方才蹙眉道“她有身孕了。”
谢华琅微吃一惊“啊?”
……
谢家长房有四子二女,长子谢允、次子谢粱、幼子谢玮与谢华琅皆为卢氏所出,侍妾田氏生第三子谢檀,侍妾蒋氏生庶长女谢徽。
六人之中,只有谢华琅的长兄谢允一人成家入仕。
谢允是长安谢氏的嫡长子,身份贵重,自不必说,谢偃与卢氏都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谢允也争气,风姿秀逸,少有伟才,放眼长安,也是极受人瞩目的后起之秀。
十七岁那年,父亲谢偃做主,为谢允娶了秘书丞隋闵之女为妻,次年,谢家便添了嫡长孙谢澜。
谢允与隋氏也算相得,又有儿子在,原也是一桩良缘,然而太过卓尔不凡,未必是件好事。
先帝嫡后郑氏,出身大族,性情果敢刚毅,识见深远,颇得先帝信重,夫妻二人和睦,生三子一女。
先帝体弱多病,时常将政事委于皇后之手,朝臣乃以天后称之,与先帝并称二圣。
后来先帝辞世,郑后先以监国太后之名临朝称制,没多久便废黜新君,自己做了皇帝。
女人称帝,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宗室震动,惊怒非常,郑后以铁血手腕镇压,手段酷烈,将高祖、太宗血脉屠杀殆尽,连自己独女临安公主的驸马牵涉其中,都未曾幸免。
驸马下狱时,临安公主已经临盆,生下女儿之后,得到的便是丈夫死讯,心中哀恸可想而知。
郑后对这唯一的女儿心怀愧意,对新生的外孙女更是怜惜异常,赐封淑嘉县主,份例礼遇比照公主,极为优宠。
淑嘉县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如何高傲贵重,自不必说,有日出城踏青,返回府中时,却见谢家郎君打马经过,人如玉树,貌似芝兰,一颗芳心便丢了,得知他身份后,亲自去求郑后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