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是先帝与郑后的嫡长子,他降生时,先帝尚是太子,太宗喜爱长孙,又觉太子性情仁弱,太子妃强势刚决,唯恐长孙将来受制于郑后,便将他接到太极殿去,亲自教养,也是因这关系,郑后与今上虽有母子之名,却无母子之情。
太宗心怀去母留子之意,然而他去的突然,甚至没有来得及册立长孙为太孙,先帝登基之后受制于老臣,朝堂之上颇觉掣肘,郑后言说老臣心中只敬太宗,却无新君,为肃清朝政痼疾,便以为大行皇帝祈福为由,令长子离宫潜修,随即又立第二子为太子。
先帝性情绵软,不得不依仗强势的妻子,局势使然,也没有反对。
四年前,今上与几位宰辅宗室联合政变,在郑后倒台之后登基称帝,却没有立后娶妃之意,甚至连选秀都不曾进行过。
时下风气开放,胡汉交融,实乃盛世雍容,胸襟之宽阔,历代少有,连女帝都出了,再出个不近女色的君主,根本不算什么事。
至于来日新君如何,想必便该从宗室之中过继,收为嗣子了。
郑后当政时期,高祖、太宗血脉被屠杀殆尽,然而也并不是一个不留,更不必说今上还有两个胞弟,子侄不在少数。
谢偃身为中书令,也是宰相之一,长安谢氏颇有声望,卢氏之父邢国公,亦是当朝重臣。
谢华琅在府中行三,人称三娘子,然而论及身份贵重,却要胜于前边两个姐姐,加之容色娇妍,不只是勋贵子弟有意求娶,更有宗室子弟明里暗里询问,意图娶一个背景强硬的妻室,为来日过继铺路。
谢氏富贵已极,着实不欲再掺和进这些事里,谢偃近年来,也有了急流勇退的意思。
谢华琅原还忧心,听母亲这样说,自是欢喜“我该好生谢过阿爹才是!”
卢氏见她眉宇含笑,神情欣喜,心头微动“枝枝,你有心上人了?”
谢华琅倒不害羞,明眸微转,道“算是。”
“还真有了!”卢氏目露讶异,低声询问道“人怎么样?”
“唔,”谢华琅想了想,笑道“很俊。”
“也好,我们枝枝美貌,若寻个丑的,也不像话,”卢氏爱怜的拨了拨她微乱的发丝,道“年岁如何?”
谢华琅故意含糊其辞,道“比我略大些。”
“大几岁有大几岁的好处,会疼人,”卢氏果然会意错了,又笑问道“身边清净吗,有没有人?家风好不好?”
“他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性情也腼腆,可容易害羞了,”谢华琅莞尔,悄悄道“我每见他那情状,便爱的不得了。”
“去,”卢氏瞪她一眼,嗔道“哪有闺阁女郎这么说话的?”
“反正我就是中意他,”谢华琅拉着母亲衣袖,央求道“阿爹既然不欲将我别嫁,阿娘便先跟他吹吹风,叫他有个准备。”
“高门子弟,哪有身边没人的?”卢氏应了,又低声道“门第是不是差了些?”
“阿娘,”谢华琅坚持道“我喜欢嘛。”
钱物谢家是不缺的,子弟争气,起码还能富贵三代,女儿即便是嫁的低了,也有兄长可以依靠,不至于被人欺负。
“罢了罢了,”卢氏也想得开,笑道“门第差些便差些,你喜欢最重要。”
院墙上那从凌霄花开的热切,橘红色的花瓣明艳灼灼,金蕊绿叶,极是动人。
顾景阳惯于早起,在观中散步,途径此处瞥见时,忽然笑了。
“衡嘉,”他道“你看那从花,像不像枝枝?”
“女郎性情直爽,人亦娇妍,”衡嘉望了一眼,含笑道“确实有些相像。”
顾景阳目光柔和了些,却没再说什么。
……
日头东升,渐趋渐高,日影落在窗棂上,有种静好的安谧。
桌案上是宫中清早送来的奏疏,顾景阳伏案批阅,衡嘉不敢出声惊扰,便悄无声息的侍立一侧,见未批阅的奏疏越来越少,方才悄无声息的退出去,沏了茶来。
顾景阳端起饮了一口,目光略过窗棂前的那道日影,忽然顿住了。
“衡嘉。”他道“枝枝还没有来吗?”
“还没有呢。”衡嘉这才发觉谢华琅今日还没有到,心中奇怪,旋即答道“许是被什么事情绊住了,会来的晚些。”
顾景阳眉头微拧,算是接受了这个答案“去泡壶茶来,要淡一些,枝枝不喜欢太浓郁的味道。”
衡嘉应声,退了出去。
日影一寸寸挪开,最终离开窗棂,在墙壁上投下了一道灰暗的剪影。
已经过去很久,连壶中茶都有些凉了。
顾景阳道“枝枝怎么没有来?”
衡嘉也有些不安“奴婢打发人去外边等着。”
顾景阳没有做声,这便是赞同的意思了。
衡嘉一摆手,便有侍从退了出去,或者到山门处等候,或者到山下去迎接。
顾景阳站起身来,到窗边去,低垂的眼睫在他面颊上留下两道阴翳,此刻日头正盛,天光大亮,衡嘉却觉他似乎正处于深夜之中,长街寥落,顾盼无人。
如此等了半个时辰,便有先前侍从前来回禀“陛下,奴婢在山门处等了很久,还有人下山去寻,可并不曾见谢家女郎前来。”
衡嘉心头微动,却见顾景阳回身去看他们,目光淡的像是秋天的湖水,他心下一慌,赶忙垂下头,道“许是女郎家中出了什么事,奴婢吩咐人去打探一番。”
顾景阳蹙眉道“快去。”
道观清简,然而从来不乏人手,只北衙禁军,近处便有不下千人,衡嘉不敢拖延,亲去吩咐人打听此事,叫有了消息,即刻回来传禀。
禁军见他神情如此凝重,更不敢疏忽,自有人飞马离去,往长安城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