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间,顾景阳没有再提及谢华琅,衡嘉心中忐忑,更不敢主动开口,便如同先前谢华琅不曾出现过的那些年月一般,度过了这一日。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都是如此。
到了第六日,衡嘉奉茶时,便见他正垂首看先前那副山中冬雪图,心中一突,正待退下,他却忽然道“枝枝回京了吗?”
衡嘉勉强笑道“还没有。”
顾景阳道“知道了。”
那天之后,他没有再问过此事,可衡嘉觉得,那位谢家女郎或许就像是陛下的影子一样,从此再也不会从他心里消失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好些时日,某天傍晚,衡嘉见他立在窗边,轻轻说“枝枝走了二十一日了。”
如此又过了九日,到谢华琅离京一月整的这日清早,有人打马前来,踏破了观中近乎死寂的安宁。
顾景阳正临窗翻阅典籍,见有侍从快步前来,眼睫抬起,旋即又垂下了“是枝枝来了吗?告诉她,朕今日不想见她。”
“陛下,”侍从几乎不敢开口“是江王来了。”
顾景阳的手停在那一页,久久没有翻过,神情清冷疏离,似乎在隐忍什么,半晌之后,终于道“不见。叫他走。”
侍从不敢久留,应声之后,匆忙退了出去。
……
这些时日以来,不只是顾景阳身边侍从战战兢兢,连朝臣们都能察觉到皇帝近来心中不悦,较之从前,更见端肃冷凝。
前些时日,门下省有官员出了疏漏,被皇帝冷脸当朝诘问,天威之下,两股战战,汗出如浆。
门下省两位侍中皆是老臣,跪地为下属请罪,皆被皇帝驳斥,颜面扫地,那官吏也被削职,贬谪他乡。
有这前车之鉴在,近一月以来,朝臣们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唯恐哪里出了疏漏,被皇帝问罪。
这日朝议结束,却还有些不好在前朝明说的,顾景阳便令内侍将相关之人请到御书房商议,即将结束时,目光却落到沈国公面上去了。
他神情冷肃,淡淡道“朕听说沈国公世子往扬州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沈国公的错觉,陛下这么问了之后,同僚们都默默同他拉开了那么一点距离。
儿子往扬州去时,是告了假的,又是回乡祭祖的正事,无可指摘。
沈国公想了想,确定这事没有疏漏,颔首道“是。”
顾景阳道“游手好闲,玩物丧志。”
……就是回乡祭个祖而已,陛下你说的有点过了啊。
沈国公身体僵硬,扯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是。臣会好好管教他的。”
顾景阳又道“莫名其妙。”
……难道会比陛下你还莫名其妙吗?
沈国公心中腹诽,脸上却只能讪笑“是是是,莫名其妙……”
顾景阳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臣工们离去后,他少见的失仪,抬手掩面,有些疲惫的靠在了椅上。
“衡嘉,”半晌,他道“方才是朕说的过了,赐沈国公府五百金,请沈国公不要介怀。”
衡嘉应声道“是。”
正是午时,日影中正,也是一天之中阳光最盛的时候。
顾景阳垂眼去看太阿剑上的玉坠,抬手拨弄一下,轻轻唤了声“枝枝”。
谢偃淡淡看她一眼,正待吩咐仆婢动手,却听室外有人回禀“老爷,魏王世子来了。”
谢令眉头猛地跳了一下,侧目去看谢偃,兄弟二人对视一眼,还是谢偃颔首道“先去见过他再说。”
魏王世子喜好诗赋,府中很有些大儒名士,许是受此缘故影响,瞧着颇有些风度翩然的文气。
谢偃上前去同他见礼,谢令与谢允跟随在侧,卢氏毕竟是女眷,不好出场,便隔帘而坐,静听前厅动静。
魏王世子姿态谦和,极为客气“冒昧登门,令君勿要见怪。”
谢偃道了句“岂敢”,同他寒暄几句,方才问道“世子殿下此来,是为……”
“令君容秉,”魏王世子含笑道“是来提亲的。”
他自怀中取出一枚玉佩“我与府中二娘情投意合,已有白首之约,决意娶她做侧妃。”
“世子殿下相中二娘,是她的福气,两厢情愿,也是你们二人的缘法。”
谢偃不置可否,温和笑道“世子殿下乃是宗室,正妃与侧妃皆有陛下钦点,我也不愿做棒打鸳鸯的恶人,倘若陛下肯降旨赐婚,那自然是佳偶天成,再好不过。”
魏王世子先是面露喜色,旋即又有些迟疑,为难道“我贸然去提,委实是有些……还请令君助我一臂之力,在陛下面前说和一二。”
“世子殿下,要娶谢家女郎的是你,主动去求的却是我,您觉得这合情合理吗?”谢偃作色道“谢家的女郎,但凡有些颜面,便不至于自荐枕席。”
他这话有些一语双关,倒像是在暗指什么魏王世子无言以对,面露讪色,再寒暄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临走前道“令君请二娘稍待,我必去陛下面前求旨,请娶二娘。”
谢偃含笑送他“我在此恭候。”
魏王世子走了,他面上笑意消失无踪,谢令见状,摇头失笑道“兄长是打算,叫他去试探陛下心意?”
“陛下既肯将太宗遗物相赠,终究是对枝枝有意,若真如此,绝不会叫魏王世子娶二娘,乱了纲常,”谢偃有些苦恼,头疼道“此事真有些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