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p>
珍妃却显得异常平静,询问道:“皇上是怕不吉利吗?”</p>
皇上沉重地点了点头。</p>
他不愿意失去母亲。</p>
哪怕他已经为人父母,甚至于是祖父,外祖母......</p>
可童年的记忆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p>
阿娘的怀抱那么温暖,他怎么舍得就此失去?</p>
他不愿,也不想。</p>
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失去的已经很多很多了,可唯有母亲,从始至终都是陪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p>
她不仅见证了他最落魄狼狈的时候,也亲手将他抱坐在那龙椅上,成就今日的辉煌。</p>
于他来说,母亲的一句夸奖,远比史书的浓墨一笔还要重要。</p>
看着眼前如同孩童般无助的帝王,珍妃站起身来,将披风披在他的肩上。</p>
她随后说道:“预备寿材的事,民间自古有之。”</p>
“家里老人若生了重病的,还会准备寿材、寿衣,用来冲喜。希望以此增福添寿。”</p>
“不仅家中孝子贤孙会这样做,就是很多老人,也会在生前给自己准备寿材,请风水先生预先看好坟地。”</p>
“太夫人已过六十大寿,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p>
“皇上不必耿耿于怀,您若觉得为难,这件事交给臣妾去办。”</p>
听闻珍妃这样说,皇上的心慢慢平稳下来。</p>
他询问道:“这样做真的能添福添寿吗?”母亲的想法当真如此简单?</p>
他还是满肚子疑问。</p>
尤其是母亲说的那句:倘若我还有什么能教会你的,那就是静看事物规律地发展,等历史的车轮碾过,在腐朽的墓碑里看新朝的生机。</p>
珍妃道:“民俗意义,向来是信则有,不信则无。”</p>
“不管如何,这是太夫人的心愿,那咱们就帮她达成便好。”</p>
“皇上若是琢磨不明白太夫人真正的用意,兴许看见寿材以后,能琢磨明白呢?”</p>
皇上惊讶道:“你也觉得太夫人有其他深意?”</p>
珍妃点了点头道:“王家两个小儿郎都要娶亲了,太夫人也松口答应了老四和莹丫头的婚事。”</p>
“此时正值王家欣欣向荣之际,太夫人没有必要在此时提起寿材的事。”</p>
“既然她提了,必然有她的用意。”</p>
“臣妾愚钝,没有太夫人的智慧,想象不出这其中的深意。”</p>
“但臣妾相信,皇上一定可以想明白的。”</p>
得到珍妃的肯定,皇上的心情好了很多。</p>
他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一定能想明白?”他自己都不确定呢。</p>
珍妃笑着道:“因为皇上聪明,而且是最像太夫人的人。”</p>
皇上更开心了,乐呵呵地笑道:“朕是最像太夫人的?”</p>
珍妃无比肯定地点头:“像。”都是那么睿智,机警,让人捉摸不透。</p>
虽然看似严酷,但实则内心充满仁爱。</p>
不管是谁犯错,他们第一想法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先给予改过的机会,若不珍惜,再下狠手时,又可以杀伐果决。</p>
跟他们这样的人在一起,内心安全感满满的同时,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p>
哪怕身处劣势,也极难走入颓废。</p>
而是奋勇向前,不屈不挠。</p>
皇上终于放松心情了,他解下披风,对珍妃道:“睡吧。”</p>
“总会有契机弄明白一切。”</p>
“不管如何,朕永远相信,太夫人是向着朕的。”</p>
这一点,毋庸置疑。</p>
珍妃也暗暗松了口气,陪着皇上重新入眠。</p>
这一夜,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发生改变,又似乎一切都很平和,看不出区别。</p>
然而历史的车轮已经缓缓驶来,不可避免地向着大魏靠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