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p>
千药万方治不得, 唯应闭目学头陀。</p>
由此可见。</p>
老白不但患有近视眼, 同时还大概率得了散光和干眼症....</p>
视线再回归原处。</p>
有了叆叇这个古代老花镜做例子, 徐云解释起显微镜的概念就要容易的多了:</p>
“显微镜, 顾名思义, 便是可以将微小之物显于眼中的‘镜子’。</p>
叆叇乃是将一个字放大数倍, 而显微镜则可以将细小之物放大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不止。</p>
有了显微镜这东西,微生物自然也便无从遁形, 能被观察到了。”</p>
老苏静静听完这番话,表情若有所思。</p>
实话实说。</p>
徐云的这套逻辑并没什么问题, 也就是靠着放大去探索细微的物体。</p>
实际上在徐云出现之前好些年, 老苏就想过利用水晶制作放大设备的可能性。</p>
毕竟在《新仪象法要》中, 老苏亲笔绘制了14副星图,记录了1464颗行星。</p>
这也是后世收集的全天星图中, 保存在国内的最早星图。</p>
欧洲要到14世纪文艺复兴后,才会将星图拓宽到1022颗, 并且记录了一些基础星象。</p>
不但比老苏晚了两百多年,数量也比老苏少了一大截。</p>
当然了。</p>
另一幅刻录有1350颗的唐代敦煌星图, 在时间上比苏颂星图还要早一点。</p>
但遗憾的是。</p>
它在一百多年前被斯坦因盗走,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因此不算在国内保存的星图之内。(这也是件很气愤的事情, 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初我在不列颠博物馆见过部分文献,心情极其复杂....)</p>
作为一位曾经仰望过星空的当代大家,老苏自然也曾经想到过,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观察星空。</p>
比如在老苏的书房里,此时就存放有一台简易的望远镜。</p>
不过它的倍率只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于无, 珍藏价值反倒要比实用价值更高一点。</p>
不过有了这么些物件和过往经历打底,老苏在听闻徐云的介绍后, 兴致也愈发浓烈了起来:</p>
“小王,你的说法老夫勉强能够理解,推论之下也没多大问题, 不过不知显微镜此物......”</p>
徐云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苏的想法:</p>
“老爷,您是不是想问......显微镜能不能制作出来?”</p>
“然也。”</p>
徐云沉默片刻, 继续道:</p>
“想要制作一架简单的显微镜倒也不难,传闻在风灵月影宗内,这属于极其简单的技术,但凡有手就行。</p>
不过与针筒和发电机一样,想要制作显微镜,材料方面也需花费一些钱财和精力.....”</p>
老苏闻言,连忙追问道:</p>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p>
徐云想了想,报出了几个名称:</p>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玻璃。</p>
其中一种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矿石制成,另一种的材料则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种银灰色黏土.....</p>
其次便是胶水、木板、钉子等若干物件。</p>
对了,之前制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p>
diy显微镜。</p>
这在后世的技术宅圈子里,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p>
当然了。</p>
这里指的是光学显微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