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类似卡文迪许的大佬历史上也并不少,例如高斯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p>
高斯死后留下一堆手稿没发表,此后的50年,谁能解释他的手稿谁就是大牛。</p>
视线再回归原处。</p>
整个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核心,说白了就两个字:</p>
放大。</p>
卡文迪许在实验中一共使用了三次放大:</p>
一是变力为力矩,放大了力。</p>
二是利用几何光学中,平面镜转动θ,反射光线转动二倍θ这一定律,放大了角度。</p>
三是利用变角位移为线位移,用尺子测出反射光照射点的位移,计算转动角,放大了宏观位移。</p>
这三次放大就是这个实验的创新之处。</p>
诚然。</p>
以徐云目前能找到的工具而言,在北宋搞扭秤实验可能存在较大误差。</p>
但别忘了。</p>
他和卡文迪许的目标也是有差距的:</p>
卡文迪许搞扭秤实验首先是为了验证万有引力,其次则是通过数据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收集的信息同时也能推导出引力常量。</p>
而眼下的徐云只需要将现象给还原出来、证明物体之间有引力就行了,并不需要计算具体数值。</p>
至于实验所需的细长光线也不难:</p>
后世一些营销号在介绍卡文迪许实验的时候说他用的是激光,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p>
但只要你对科技史有所了解就会知道:</p>
激光的原理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才发明的。</p>
因此卡文迪许真正的操作,是先将设备转移到一间阴暗的房间里,固定好位置。</p>
然后用w0X2θ0=w0''X2θ0''=2λ/π的发散角与光斑半径反比关系为设计基础,简单制作一个玻璃透镜就能搞定。</p>
一刻钟后。</p>
整套设备被调试完毕。</p>
徐云让谢老都管站在屋外,身边的地面上插着一跟类似自拍杆的器具。</p>
器具顶部则固定着透镜,透镜可以简单的进行转动。</p>
又过了几分钟,徐云说道:</p>
“老都管,可以开始了。”</p>
谢老都管点点头,也没对徐云指挥自己有啥意见:</p>
“明白。”</p>
随后他按照徐云之前的嘱咐,缓慢的转动透镜,开始校正起了光线。</p>
徐云的目光则停留在了镜子上,紧紧盯着光线的变动。</p>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道:</p>
“停!就是这个位置!”</p>
谢老都管连忙停止了转动。</p>
接着徐云转过身,又对小赵说道:</p>
“简王殿下,麻烦你去墙上用粉笔标注一下光斑的位置。”</p>
小赵乖乖拿起粉笔,走到墙边。</p>
在反射光斑的位置上划了个拇指大小的白点:</p>
“王公子,这样可以吗?”</p>
徐云朝他点了点头,随后对老苏道:</p>
“老爷,轮到咱们了。”</p>
老苏见说撸起袖子,从桌上拿起了一个铁球,靠近了扭秤左边的小铁球附近。</p>
徐云则拿起另一个铁球,靠近了右边的大铁球。</p>
而随着铁球的靠近,某些肉眼不可见的改变发生了。</p>
片刻不到。</p>
墙边的小赵顿时瞳孔一缩,惊诧道:</p>
“少师公,光斑.....移动了!”</p>
老苏闻言一愣,转身对边上的小李一招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