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p>
随着烈酒下肚,一股酒气立时伴随着酒嗝上涌。</p>
小赵身子微微一晃,靠着左手撑住酒桌才能坐稳,眼中愈发迷茫了起来。</p>
徐云沉思片刻,又给他面前添了杯酒:</p>
“简王殿下,这些天您因故缺堂,是否也应自罚一杯?”</p>
小赵先是晃晃悠悠的发了几秒钟呆,接着跟个大聪明似的连连点头:</p>
“啊对对对!”</p>
不等徐云催促,他便主动再拿起酒杯,动作粗狂的一仰头。</p>
咕噜咕噜——</p>
几秒不到,烈酒尽数饮光。</p>
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JPG。</p>
随着两杯烈酒下肚,小赵终于彻底陷入了醉酒状态:</p>
只见这个大帅逼嘟嘟囔囔的,眼睛都睁不太开了,看上去跟李荣浩似的。</p>
徐云试探着在他面前挥了挥手,说道:</p>
“简王殿下?简王殿下?”</p>
小赵毫无反应:</p>
“阿巴阿巴....”</p>
徐云又看了眼一旁李姓菜鸡,嗯,都打呼噜了。</p>
确定周遭无人后,轻咳一声,用尖锐的声音道:</p>
“殿下,殿下,不好啦,宫中有旨,太后立端王殿下为帝啦.....”</p>
这是徐云上辈子听一位医生朋友说过的一种技巧,在酒醉之人的身边提及某些人或事,有较大的概率会激发起潜在的记忆反馈。</p>
这种方式后世比较常用在手术室里,学名叫做正性暗示语言,doi为10./j.0253-9713.2017.01.030。</p>
这种暗示的成果率一般在30%左右,一般需要里程碑式的例子才有概率起效。</p>
不过相较于后世,眼下小赵的情况会特殊一点——他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种度数的烈酒。</p>
以往小赵所谓的喝醉与酒疯,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他刻意装出来的自保手段。</p>
在小赵内心深处积压的负面情绪,甚至要比徐云预料的都多得多。</p>
这种人一旦喝醉,要比寻常醉汉更容易做出某些反馈。</p>
因此随着徐云的一番暗示。</p>
小赵那已经失去了基本判断力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那日一个小太监传旨的画面......</p>
哗啦——</p>
只见小赵袖子一扫,一把将几个盘子打落在地。</p>
同时嘴里不停的发出嗬嗬的杂音,像是一只受伤的野兽一般低语着:</p>
“赵佶,赵佶...你我乃是手足至亲,为何要害我至斯!当年兄长在位之时,可曾对你下过狠手?!!”</p>
说着说着,小赵的眼中忽然流出了一股清泪:</p>
“你登临大位做了皇帝,得称天子,受万人敬仰。</p>
我无意与你争位,可你却连京城都不许我出,日日提防着我。</p>
今日削减例钱,明日安插探眼。</p>
上月我心有所感,在房中换下的犊鼻裈中塞了一缕发丝,嘱咐下人可不进房,但半日后回府却发现,犊鼻裈中的发丝早已不知所踪!”</p>
小赵说着说着,忽然哭笑的看着徐云,仿佛将他当成了赵佶:</p>
“连方寸的贴身衣物都不放过,赵佶,你究竟想做些什么?莫不是要将我这条命拿去才肯罢休?”</p>
看着彻底失态的小赵,徐云的心中忽然泛起了一股同情。</p>
从小赵最后的这番话以及先前的诗句不难看出。</p>
他并不相信赵佶会真的对自己下手,更多的只是出于被折磨的情绪而已。</p>
毕竟一来北宋兄弟相残的事例不多,烛影斧声说到底只是一个传闻罢了,没有实锤。</p>
二来则是赵佶的性子就像之前说的一样。</p>
昏是真的昏,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暴。</p>
因此在小赵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