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娘贼马泽本,早早旳推空门不就完事了吗?”</p>
听到这句温馨亲切的问候语。</p>
徐云下意识的便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p>
只见说话之人乃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个子不高,蓄着一缕胡须。</p>
衣料也相对平凡,整个人普普通通,没啥特殊的地方。</p>
文士所站的位置就在徐云背后两个身位左右,难怪他的话能听得这么清楚。</p>
眼见徐云朝自己看来,自觉有些失言的文士潦草的朝徐云拱了拱手,以示歉意。</p>
徐云也客气的朝他笑了笑,没做太多抱怨。</p>
作为见证过本土京沪大战的球迷,他在后世不知经历过多少球迷闹剧。</p>
其实这点国内还不算离谱,国外的一些德比那才叫刺激,防暴警察都得安排一大堆,有些时候甚至会引发暴乱。</p>
说到底就是有些上头罢了,宋朝蹴鞠氛围浓厚,京中禁军能有些死忠倒也正常。</p>
因此徐云也没太过在意这事儿,转回身子,继续看起了比赛。</p>
眼见自己支持的京中禁军丢了一分,徐云身边的张三也不再像开局那般轻松了。</p>
只见他紧紧抓着博间的票据,跟着周围的其他球迷喊道:</p>
“垒一个,垒一个!”</p>
“速速续平!!”</p>
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京中禁军队在中线重新开起了球。</p>
或许是在丢球后有过交流。</p>
比起先前的传接,这次京中禁军队的动作要简洁许多。</p>
标准的全线压上,大开大合。</p>
短短五分钟内。</p>
京中禁军队便再次组织起了三次进攻,并且一次比一次逼近球门。</p>
“哎呀,就差一点儿!”</p>
在马泽本一次头球攻门失败后,张三虽然有些懊恼,但情绪不由也乐观了许多:</p>
“王哥儿,若是这样踢下去,想必京中禁军很快便可续平比分吧。”</p>
但令他意外的是,徐云却缓缓摇了摇头:</p>
“我看未必。”</p>
张三毕竟是个孩子心性,加之徐云在他面前一直没怎么端过架子,便立时有些不服气了,反问道:</p>
“王哥儿,此话怎讲?”</p>
徐云用下巴努了努京中禁军队的后场,指着几个位置说道:</p>
“左朋与正挟之间配合似乎有些不顺,尤其是左朋,多次在对方包夹下失了球权。</p>
若非其余队员补位,攻势恐怕早就断了。</p>
至于正挟嘛....</p>
看似人高马大,防守有力,但腾挪起来却相当缓慢,西军的球头与球工却速度极快。</p>
若是对方主打小快灵...怕是会出现一些意外。”</p>
说完徐云便摇了摇头,表情不太乐观。</p>
他口中的左朋,便是指球工中站位偏后场的球员。</p>
职能偏向防守,但却不能像正副挟那样用手臂去阻挡对方球员,主要是起到一个守转攻的衔接效果。</p>
按照后世足球的职能来对此,大概有五成接近‘后腰’这个性质。</p>
后腰后腰,顾名思义。</p>
它的重要性就像人的腰部一样。</p>
腰如果挺直。</p>
整个人便可身形挺立,行动自如敏捷。</p>
可腰如果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