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菱镁矿储量的2/3集中在本土,总量在三十亿吨以上。</p>
也就是说。</p>
整个制铁流程中看起来最特殊的一种材料, 却是现实中极其轻松便能找到的资源!</p>
当然了。</p>
严格意义上来看。</p>
在整个流程环节中,纯氧才是最难制备的一环。涉及到了很多化学反应甚至电力问题。</p>
但考虑到老种没有接触过微观领域,徐云并没有对此提及太多。</p>
这也是他有信心技术不外露的底气之一。</p>
反正无论是军方也好朝廷也罢,他们的体量都不会太过计较常见资源的损耗问题,因为他们有信心换回更大的利益。</p>
随后老种又看了看手中刀柄的断口,转身与一旁比自己年纪大点的王厚对视了一眼。</p>
两人位年过半百的老将,极有默契的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一个相同的想法。</p>
只见老种轻咳一声,对徐云问道:</p>
“王公...小王, 既然如此, 那么老夫是否可以这样说......”</p>
“若是铁矿足够,你可以生产无数铁水, 除了马蹄铁外, 还可以铸成相同材质的刀具或者盔甲?”</p>
上钩了。</p>
徐云的嘴角微微扬起了一丝弧度,不过很快便被他平复了下去。</p>
只见他摸了摸鼻子, 看似正常的答道:</p>
“不错, 刀兵铁甲不过是模具问题罢了, 与工艺没有任何关系。”</p>
“若是承宣使乐意, 盖个铁房子也是没任何问题的,依旧如马蹄铁般坚固无比。”</p>
老种这次表情没有失态, 但握着刀柄的左手瞬间加上了几分力。</p>
真的可以!</p>
要知道。</p>
与马匹一样。</p>
在西线...或者说古往今来的一切战场上,刀具和盔甲的折损量, 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大头。</p>
依旧是以汉武帝远征匈奴为例。</p>
根据《通典》中的记载。</p>
截止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前,汉军辎重中‘刀兵复更四十万柄’,“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p>
霍去病在封狼居胥前和卫青各带五万军队,也就是说五万人消耗了二十万柄的刀兵——其实从后来的战绩来说,霍去病消耗的资源应该是要比卫青多点的。</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
《通典》里记载刀兵的数量是“柄”。</p>
也就是说不包括弓箭,主要是刀枪剑等等。</p>
当时霍去病主要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以自损一万杀敌七万,一千多里的深入过程中万人级大规模作战八次,小战百二十余。</p>
若是比较不严谨的将十场小战算作一次大战, 那么平均三场大战就会损毁一柄兵器了。</p>
当然。</p>
真算的话肯定不能这么算,但最终数字多半也不会偏离太多。</p>
毕竟历史上辎重的记载文献并不少, 在公元一千年前,平均就是三次四次大战毁一把兵器的样子。</p>
由此可见。</p>
在元代钢铁技艺提升之前,战争中兵器的折损程度到底有多大。</p>
而且若只是武器损耗高也就罢了。</p>
你坏我也坏嘛, 比物资储备而已。</p>
怕就怕在战场上别人的武器比你的好,一次对砍下来你的刀断了,别人的武器却完好无损, 那可真就是美乐帝看小电影,乐子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