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按照历史轨迹。</p>
这位老爷子此时身体极其虚弱,再过三十多天便会在睡梦中溘然长辞,现在压根没可能站出来主持大局。</p>
随后老苏转过头,看向了小赵:</p>
“简王殿下,您真打算走这一步吗?”</p>
老苏没把‘政变’这两个字说出来,但小赵却明白了他的意思。</p>
只见这位一整晚都紧绷着脸的大宋亲王,嘴角扯出了一个不太好看的笑容,叹气道:</p>
“苏公,本王只是想活下去而已。”</p>
老苏不禁默然。</p>
在今晚和徐云交谈过后,他其实要比所有人更加明白整个事件的脉络与根源。</p>
因此他很清楚。</p>
在场除了徐云,每个人都是被一股大势推着走到这一步的,小赵真不是在卖惨。</p>
想到这里。</p>
他不由转过身,环视了周围一圈。</p>
此时的王厚和老种已然穿上了兵甲,一副随时都会上战场的架势。</p>
加之门外那些探子的情况,某些事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p>
他们唯一缺少的,便是群臣线.....或者说可以安抚文官集团的自己。</p>
毕竟元佑党人数量虽然不少,但元丰党同样不可忽略。</p>
纵使除去其中类似蔡京、章惇这类奸臣,其中依旧有不少正直之辈。</p>
而老苏却是大宋开国至今,唯一一位中立的宰相,没有站队,从未参与过党争。</p>
他既有地位也有人脉,哪怕在元丰党中也颇具话语权,卖过不少人的好。</p>
实际上。</p>
这也是徐云摆出的阳谋:</p>
政变不可避免,这是大势,哪怕把徐云杀了都改变不了这个结果。</p>
老苏若是不站出来,那么注定将有一批无辜的臣子遭受牵连。</p>
甚至不排除会有人因着‘乱世用重典’的缘故而丢了性命。</p>
但老苏若是站了出来,不说所有人都不被误伤吧,至少能保下绝大多数的良臣。</p>
并且还能以他的威望安抚下大部分反对的声音,保证政权快速的过渡。</p>
上兵伐谋啊......</p>
老苏缓缓的闭上了眼睛,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道道的画面:</p>
神宗病危,临终前在龙榻边拉着他的手,气若游丝:</p>
“子容,太子年幼,文吏朝祚,朕便托付与你了.....”</p>
神宗故去后,哲宗即位。</p>
他一心辅佐朝政,配合哲宗重启河湟之役,两次平夏城之战打的西夏几近臣服。</p>
奈何天不遂人意,哲宗二十五岁便突兀暴毙,连诏书都没传下。</p>
在临选皇位时,向太后谈笑风生,钦定了端王。</p>
端王啊......</p>
强抢民女、游手好闲、行事轻佻。</p>
乃是众皇子中风评最差之人。</p>
如今自己虽已致仕,但神宗之言犹在耳旁。</p>
一日为相,终身为相。</p>
想到这里。</p>
老苏不由抬起头,看向了小赵:</p>
“殿下,老臣....愿与殿下同往宫中。”</p>
小赵原本都做好了打嘴炮的准备,听到老苏如此简单的便支持了自己,顿时先是一愣,旋即大喜拜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