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n+1)=y(xn)+hf(xn,y(xn))</p>
写完这些后。</p>
徐云拿出笔记本,打开了一个定制版的物理软件。</p>
这是科大研究生才能申请的量化计算程序,以高斯做的量化计算为核心基础运行,可以计算一些精度有限的模型,名字叫做极光。</p>
极光中录入了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微粒的运行轨迹,连接的是科大同辐那边的一台次级服务器。</p>
随后徐云通过Mathpix将自己写好的公式识别、传输入内,按下了回车键。</p>
十二秒后。</p>
一个数字出现在了徐云面前:</p>
0。</p>
这个0可不是无一可靠的那个0,而是指系统中没有找出符合这种征值的结果。</p>
“奇怪了......”</p>
看着面前的0,徐云一边转着笔,一边疑惑自语:</p>
“没有符合征值的结果...方程组也没输入错误,难道说我的想法出问题了?”</p>
按照他的思路。</p>
第一部分方程组在化简后出现了一个观测态方程,他便试探性的进行了一次积分化简。</p>
最终他用差商近似导数推导出的周期,最终有些疑似符合光场中微粒的衰减量级。</p>
换而言之.......</p>
似乎符合某种粒子的运行轨迹。</p>
但眼下极光得出的结果,却是一个0?</p>
亦或者说......</p>
这是一个此前没有被发现过的新粒子?</p>
众所周知。</p>
根据目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我们暂时认为的基本粒子一共有61种,被分成四个部分:</p>
夸克。</p>
轻子。</p>
规范玻色子。</p>
以及Higgs粒子。</p>
当然了。</p>
还有一个未证实的粒子,即“引力子”。</p>
它是假设的粒子,用于传递引力相互作用,此处便不多赘述。</p>
其中构成物质的是费米子,包括夸克和轻子。</p>
夸克可通过强相互作用形成重子和介子,重子中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原子核也是费米子。</p>
同时原子核和电子可以构成原子,进而组成我们看到的世界。</p>
传递相互作用的则是规范玻色子,用于在费米子之间传递相互作用力。</p>
比如光子,便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规范玻色子。</p>
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是Higgs粒子——这个细说起来比较复杂,比如虽然基本粒子的质量来自于Higgs粒子,但是宇宙可见质量的主要来源却是强相互作用,属于博士阶段的概念,总之概念上了解一下就行了。</p>
而在另一方面。</p>
这些基础粒子能组成非常多的复合粒子,复合粒子的多少取决于你在说哪个尺度。</p>
如果是在原子这个层面上,这样光是每一种元素和它们的同位素就有n种了。</p>
如果你特指亚原子粒子,那一般考虑的就是介子和重子,以及一些特殊粒子。</p>
比如光子有225种结构,电磁素子有2700种结构等等。</p>
这就好比我们给鸟分出了一种物种,但鸟也可以细分成麻雀、斑鸠、老鹰等一大堆类别。</p>
人类也一样,可以分成非酋欧皇,也可以分成男女秀吉。</p>
想到这里。</p>
徐云稍作沉吟,又在浏览器的书签页点击了几下。</p>
打开了一个明教pdgLive的网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