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专业收集亚原子粒子信息的网站,上头可以找到大量的亚原子粒子信息。</p>
包括已被实验确认且测量性质的、有实验证明存在的、理论上存在的、新理论预测的等等。</p>
随后徐云切换回极光软件,将y(xn+1)改成了y(xn+2),在此运行。</p>
很快。</p>
软件模拟出了一个结合能数字:</p>
1.MeV。</p>
“1.MeV......”</p>
徐云将这个数字记下,与网站上的不变质量谱对照起了质量峰。</p>
目前的隧道显微镜虽然可以‘看到’原子,但这其实是一个比喻的说法。</p>
在科研领域,真正确定新粒子的还是要依靠对撞机以及其他一些设备。</p>
具体的方法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一个字:</p>
轰。</p>
用栗子去撞粒子,然后测量散射截面之类的数据做成图表分析就行了。</p>
比如一个对撞过程生成了μ子,μ子会衰变成其他粒子,这样就可以在不变质量谱上发现μ子的质量峰。</p>
这种检测一次的经费都是真正的天文数值,极光的模拟数值显然在精度上不可能与之相比。</p>
156n.</p>
因此1.MeV并不是一个精确值,还需要进行再一次的筛查。</p>
“1.MeV....太高了.....”</p>
“1.MeV....这个又太低了.....”</p>
“1.MeV,还是不够....”</p>
徐云就这样一排排的对比了起来。</p>
眼睛有些发酸,但却丝毫不敢懈怠。</p>
几分钟后。</p>
他忽然目光一凝,紧紧锁定了其中一栏:</p>
“咦?1.MeV?”</p>
这是他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极光显数的结合能级,误差只有小数点后两位而已。</p>
看到这。</p>
他立刻挪动鼠标,点开了信息量。</p>
片刻之后。</p>
徐云瞳孔重重一缩,险些就在图书馆里惊呼出声。</p>
只见此时此刻。</p>
他面前的屏幕上,赫然写着一行信息:</p>
粒子名称:</p>
Λ超子(4685)</p>
发现日期:</p>
2022年11月18日。</p>
发现单位:</p>
华夏科技大学,赵政国。</p>
..........</p>
注:</p>
今天居然是个节日,叫做世界铁哥们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