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道:</p>
“您错了,法拉第先生,您难道没有发现一件事吗?”</p>
法拉第微微一怔:</p>
“什么事?”</p>
徐云指了指示意图上的导管,说道</p>
“按照肥鱼先祖的想法,那些电流的衍生光线,就是带电粒子的粒子流啊.......”</p>
法拉第和韦伯闻言呆滞片刻,旋即瞳孔骤缩!</p>
如果此时有显微镜在场,可以发现他们裸露在外的皮肤上,正有一粒粒鸡皮疙瘩在缓缓冒出。</p>
屋内明明有壁炉供暖,氛围却犹如冰点。</p>
过了好一会儿。</p>
法拉第的眼睛才动了动。</p>
只见他转过头,看向徐云,一字一顿的道:</p>
“......电磁波?”</p>
徐云重重点了点头:</p>
“没错。”</p>
随后看着一脸震惊的法拉第,徐云又说道:</p>
“法拉第先生,想要验证荧光的带电属性其实很简单,只要去验证它们在电场磁场中会不会发生偏转就可以了。”</p>
“我们可以同时施加磁场和电场,使磁场力和电场力相互抵消,令它可以做直线运动,从而求出初始速度。”</p>
“接着在得到初始速度后,撤掉电场,仅保留磁场。”</p>
“若光线发生偏转,只要测出射出磁场时的角度,就可以计算出其中粒子的荷质比。”</p>
法拉第沉默许久,喉咙里隐隐发出了一阵‘嗬嗬’的不明声。</p>
过了许久。</p>
他才面色复杂的呼出了一口气浊气,心中感慨万千。</p>
原来自己曾经离电磁波和电荷,竟然只有一线之隔啊......</p>
要知道。</p>
带电粒子会在电场磁场中会偏转,这个概念正是由他本人发现的。</p>
可惜当时自己为了研究地磁垂直分量的问题,放弃了继续提高真空管精度的想法。</p>
从而与一个如此重要的成就失之交臂。</p>
在他对面。</p>
看着面色阴晴不定的法拉第,徐云的表情有一些唏嘘。</p>
选修过物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p>
法拉第在1838年研究辉光效应的时候,其实是有观测过真空管在电磁场中的情况的。</p>
但由于真空度问题,荧光最终没有偏转。</p>
这里用另一个例子解释可能更好理解一点:</p>
荧光就好像是一队士兵,听到命令后就要立刻前进十米。</p>
要是在旷野....也就是完全真空的环境中,这队士兵自然会轻松完成命令。</p>
但若是他们身处人海,每个听到命令的士兵都要推开身边的人群才能向前进,那就非常麻烦了。</p>
人群密度不高的话可能只是有些困难。</p>
但人群一旦特别密集,士兵们别说前进了,甚至只能被人群裹挟着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走。</p>
而真空管中的空气分子就是人群,电场就是荧光偏转的命令。</p>
实验用的真空管,就相当于不同人群密度的条件。</p>
法拉第当时7%真空度的真空管依旧相当于闹市,所以荧光并未有波动。</p>
加强的盖斯勒管则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真空度,荧光偏转起来就非常容易了。</p>
更关键的是......</p>
与原本历史不同。</p>
在今天之前,徐云已经用光电效应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p>
因此对面电流衍生体这种无色的‘光线’,徐云只是轻轻一个提点,法拉第便想到了它的本质。</p>
这由电流衍生出来的‘光’既然是电磁波,那么它就肯定具备粒子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