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19世纪对于坐标的记录还是有些原始,多半影响不大。</p>
就这样。</p>
时间继续流逝。</p>
七点半......</p>
八点半......</p>
九点......</p>
九点二十.....</p>
三个多小时后。</p>
约翰·彼得·古斯塔夫·勒热纳·狄利克雷放下手中的笔,说道:</p>
“银经偏差值0.7812....4229号档案移动轨迹明显!”</p>
说完话。</p>
他下意识便又抽出一张演算纸,准备进行下一次计算。</p>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p>
这次他身边的助手没有再报出坐标,而是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p>
“狄利克雷先生,所有观测记录都已经计算完毕了!”</p>
狄利克雷闻言一愣。</p>
旋即他猛然抬起头,看向周围。</p>
果不其然。</p>
现场所有的同行此时都已经放下了笔,黎曼正在逐一汇总着他们筛选出的观测记录。</p>
见此情形。</p>
狄利克雷心中丝毫不觉轻松,而是愈发紧张了起来。</p>
很明显。</p>
众人一个晚上努力计算的成果,已经到了最终核验的阶段了。</p>
到底能不能找到那颗“柯南星”,尽皆在此一举!</p>
随后黎曼将收缴好的文件搬到了高斯面前,恭敬说道:</p>
“老师,一共218份记录,都在归纳好了。”</p>
高斯朝他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到自己面前。</p>
在此前的轨道辨识过程中,高斯一直在边上坐着养神,没有参与计算过程。</p>
这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年迈无力,没法参与计算过程。</p>
而是因为现场包括徐云在内,目前有能力通过偏差坐标计算冥王星轨道方程的,有且只有高斯一人而已。</p>
当然了。</p>
或许未来的小麦和黎曼也能做到,毕竟一个推导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另一个鼓捣出了黎曼猜想。</p>
但目前他们都只是青春版,还没完成版本更新呢。</p>
至于徐云嘛......</p>
说实话。</p>
除非给他几天的时间慢慢推算,否则他也拿这些数据没有办法。</p>
毕竟若真是那么简单,冥王星早就被人发现了。</p>
徐云能做的就是在其中一些数据上略微加以改动,把后世公认的修正值给添加进去而已。</p>
在所有文档都放好后。</p>
高斯拿起笔,没有任何施法前摇,直接在座位上开始了演算。</p>
只见他先是在纸上写下了一道公式:</p>
y行= cosa-d行/d地cos(ω行/ω地a)。</p>
z= 4.25 × 10-6cos(0.37π)cos(360a)</p>
x=a。</p>
y = cosa-0.387cos4. 15a,z = 4.25×10-6cos(0. 37π)cos(360a)。</p>
这个方程很简单。</p>
就是在双波动坐标轴下,系内行星相对地球赤道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方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