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说提出来已经有好些年了,它认为太阳有一个类似红矮星的伴星存在于奥尔特星云附近。</p>
近日点一光年,远日点三光年。</p>
这个假说倒是可以解释地球的周期性大灭绝原因,不过最近有很多陨石方面的证据表示陨石撞击地球并没有周期性,所以这个假说接受度依旧不高。</p>
当然了。</p>
相比于恒星,行星存在伴星的情况也不少见。</p>
比如HD恒星系内,就有一颗行星拥有五颗伴星。</p>
可问题是柯南星的距离在那边呢:</p>
如果伴星很小,那么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被黑白相机拍摄到。</p>
只有体积达到一定规模——比如直径是主星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它才可能会被记录下来。</p>
可一旦伴星达到了这种量级。</p>
那么它的升交点经度最少都在200以上,轨道倾角也不可能低于0.050。</p>
这样一来。</p>
一个新问题就出现了:</p>
有这么一颗巨大星体的存在,为什么他们此前计算出的数值会是正确的?</p>
举个例子。</p>
你的面前有一片沙地,已知某个50斤的铁球从天空中落下。</p>
你通过推导确定了它的落地速度,又计算了沙子阻力的影响,最后确定铁球会停止在地下一米的地方。</p>
接着你拿铲子挖到了地下一米。</p>
果不其然,你顺利的找到了这枚铁球。</p>
一切看似没问题,可以开香槟了对吧?</p>
可你在称重量的时候忽然发现,这枚铁球它不是五十斤,而tmd是七十斤!</p>
落地速度不变,沙子的阻力不变。</p>
根据1/2MV2计算,七十斤铁球和五十斤铁球显然不可能会停滞在一处区域。</p>
但实际结果却摆在那边:</p>
它就是出现在了地下一米的位置,顶多就是几毫米的误差罢了。</p>
并且与举例不同,行星的位置是不会骗人的,它就挂在那儿呢。</p>
那么如此想来,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p>
有某个未知的力量在铁球落地后,将它的动能减少到了五十斤的量级。</p>
随后高斯又想到了什么,只见他重新拿起纸和笔,飞快的在桌上演算了起来。</p>
过了十多分钟。</p>
高斯深呼出一口气,表情若有所思:</p>
“果然,无论是柯南星单体,还是算上伴星的影响,天王星的轨道依旧存在一些问题。”</p>
想到这里。</p>
他不由转过头,一脸凝重的看向徐云,说道:</p>
“罗峰同学,你说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呢......”</p>
“就是在更遥远的某个地方,在极尽远的星空深处。”</p>
“还有一颗巨大的、未被发现的行星,正在对柯南星与它的伴星施加着引力......”</p>
听闻此言。</p>
徐云顿时瞳孔骤缩!</p>
果然。</p>
意外....还是发生了。</p>
过了几秒钟。</p>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回答高斯的问题。</p>
而是从身上取下斧头,塞进嘴里啃了起来。</p>
嗯。</p>
还好老子机智,找糕点铺订做了个斧头模样的面包,味道还不错。</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