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信息则通过声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p>
音色则是谐波结构的表现。</p>
也就是波形中,就包括了音量、音色等所有的信息。</p>
因此想要将声波和电信号互相进行转换,常见的只有两种方式:</p>
一是改变电阻。</p>
二就是增加换能器,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p>
其实换能器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在声学中主要是指电声换能器。</p>
从意义上来说。</p>
换能器就是接收电(或声)信号,将其转换成声(或电)信号的器件,使输入信号的某些特征在输出信号中反映出来。</p>
一般情况下。</p>
声学换能器同样可以分成两类:</p>
磁致伸缩式,以及压电陶瓷式。</p>
徐云这次准备拿出手的便是后者。</p>
压电陶瓷。</p>
是指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运用到的是压电效应。</p>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介质在受到机械压力时,哪怕这种压力像声波振动那样微小,都会产生压缩或伸长等形状变化。</p>
从而引起介质表面带电,这也叫正压电效应。</p>
反之施加激励电场,介质将产生机械变形,便是逆压电效应。</p>
这种效应首次发现于1880年,发现人是居里兄弟,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p>
基于这个原理。</p>
在经过一定手段处理后,压电陶瓷便可以完美的做到声波和电信号的转换,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元件。</p>
后世的手机耳机、蜂鸣器、超声波探测仪甚至打火机中,都可以见到压电陶瓷的身影。</p>
国内的风华高科,国瓷材料,潮州三环这几家公司,也都算是相关技术储备比较高的翘楚。</p>
而从设计原理上来看。</p>
压电陶瓷需要的理论依据其实和麦克风差不多,一个是傅里叶变换,另一个就是电磁感应定理。</p>
这也是徐云为啥会选择把它拿出来的原因——如今这个时间线的工业水平已经无限接近于1900年,以上两个理论都已经被提出来有一段时间了。</p>
哪怕自己不出手,压电陶瓷被发明出来也真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p>
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p>
在小麦发现了X射线后,这就是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结果。</p>
想到这里。</p>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拿起纸和笔,在图上画起了示意图。</p>
压电陶瓷的元件图非常简单,里外里就一个硬币大小的瓷片,加上一侧贴合的电极和振膜——买个带蜂鸣器的贺年片就能直接看到实物。</p>
因此短短不过两东的时间,徐云便放下了笔,对众人道:</p>
“好了。”</p>
小麦连忙拿起徐云的示意图和巴贝奇看了几眼,又递给了法拉第与高斯。</p>
法拉第取过纸抖了抖,一边看一边分析了起来:</p>
“增加交流信号驱动,压电瓷片伸缩致使整体发生弯曲振动...就能把电信号转化成声波......”</p>
“另一端的振膜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流,把信号复原成电,转换的耗时便能产生时间差,妙啊......”</p>
不过看着看着,法拉第便忽然意识到了什么。</p>
只见他眉头一皱,转头对徐云说道:</p>
“稍等一下,罗峰同学,我有一个问题。”</p>
徐云眨了眨眼,道:</p>
“法拉第教授,有问题尽管直说,我答不上来的就去烧香问肥鱼先祖......”</p>
法拉第点点头,将目光投放到了花瓶身上,指着它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