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手艺活?</p>
听到徐云的口中冒出的这个词。</p>
会议室内顿时一静。</p>
台下的众多男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p>
嘴角同时扬起了一丝心照不宣的笑意。</p>
懂得都懂.jpg。</p>
眼见现场似乎有向针线活交流会发展的趋势,徐云连忙轻咳一声,打断了众人向外飞散的思绪:</p>
“咳咳....各位同学,可能是我表述方面有所欠缺,这里重新声明一下。”</p>
“我所说的手艺活不是捂枪挊棒,它指的是手工打磨金属材料的意思。”</p>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p>
徐云总觉得自己这番话说完后,台下隐隐传来了几道有些失望的叹息声。</p>
其中拉尔夫·艾什利的声音似乎最明显?</p>
随后他摇了摇头,调整了一番呼吸。</p>
将心态摆正,继续说道:</p>
“各位同学,现在请把注意力放回我们原先的那句话上——光虽然高度疑似具备波粒二象性,但它在特定情形下的性质必然是固定的。”</p>
“大家都知道,符合这句话的情景有很多,甚至当初牛顿爵士和肥鱼先生所作的棱镜色散实验也是如此。”</p>
台下有不少社员跟着点了点头。</p>
徐云说的内容在如今这个时代,属于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常识:</p>
某某实验之所以能证明光的某种性质,就是因为光在实验中表现出了对应的属性。</p>
别看上面这句话看起来像是废话。</p>
当某个概念在逻辑上趋近于废话的时候,同样代表着这个概念的普适性...或者说覆盖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p>
而徐云接下要做的,就是让这句话构建成的‘废话逻辑’彻底被摧毁。</p>
随后他另取了一块黑板,在上面画了个小点。</p>
依旧标注上光源。</p>
同时在光源右侧再画了个从左往右的箭头,代表着光路方向是从左射到右。</p>
接着转过身,看向台下众人,问道:</p>
“各位同学,谁能简单的描述一下光的双缝干涉实验?”</p>
这一次台下举起的手就多了,一眼扫过去大概有十几只。</p>
徐云简单环视了一圈,随意点了点其中一位有些谢顶的男生,说道:</p>
“这位同学,就请你来说说吧。”</p>
谢顶男生站起身,很是绅士的朝周围同学微微弯腰示意,而后才道:</p>
“众所周知,在牛顿爵士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之后,物理学界虽然在理论角度将其视为真理,但却在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比例分配方面产生了争议。”</p>
“有些人认为光的两种性质对半分,表现的情景数量应该各占50%。”</p>
“有些人则认为光虽然具备二象性,但二者并非五五开,而是以某种性质为主导。”</p>
“后者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分成了波动多数派和微粒多数派,也叫波党和粒党。”</p>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p>
谢顶男生说的‘前情提要’并不难理解。</p>
就像后世后宫文一样。</p>
多女主的事实谁都承认,但在讨论到某某女主戏份的时候,很多粉丝就会经常为此争个不停了。</p>
有些人认为大家应该和和睦睦。</p>
有些人则认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是女一,其他尽是暖床丫头。</p>
如今这个时间线的波党和粒党,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p>
随后谢顶男生摸了摸自己稀疏的头顶,继续说道:</p>
“牛顿爵士本人早期坚持的是微粒说,不过在收到肥鱼先生的那封信后,他的态度便改为了中立,并且发现了波动说的有力证据之一——牛顿亮斑。”</p>
“待牛顿爵士故去,波动说便盖过了微粒说。”</p>
“接着在1807年,一位名叫托马斯·杨的年轻人设计了一个实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