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徐云脑补之际。</p>
不知为何。</p>
原本有些沉寂的凉棚内忽然出现了一些低语声,气氛逐渐活络了起来。</p>
接着很快。</p>
比格·艾斯一指某个方向,对他说道:</p>
“罗峰先生,快看,你的老乡们到了。”</p>
徐云闻言先是一愣,回过神后连忙朝那个方位看去。</p>
接待团凉棚所在的位置位于后世的伦敦塔桥附近,毗邻泰晤士河,河道宽度足足有229米。</p>
只见此时此刻。</p>
河流南面的入口处,正有一艘与欧洲船舶外形有些不同的三桅木帆船在缓缓朝此行来。</p>
这艘船全长近50米,宽约15米,吃水深度大概五六米的样子。</p>
船体最前方挂着一面黄色的旗帜,上书一个字:</p>
清。</p>
上辈子在北洋水师服役过的同学应该知道。</p>
清朝水军的第一面‘军旗’叫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不过它要到1888年才会被选定为北洋水师的军旗。</p>
这年头在国际上,清朝的登场方式一般都有些普通。</p>
也就是徐云看到的这般,一面黄旗上刻个‘清’字,挂在船头随风摇曳。</p>
简简单单,没啥吸引人的特点。</p>
当然了。</p>
标志再怎么普通,终究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政权。</p>
因此在看到清朝代表团的车队出现后,连同拉德霍·卡普兰在内的所有人都站起了身。</p>
该戴帽子的戴帽子,该穿外套的穿外套,等候着对方的到来。</p>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左右。</p>
这艘三桅木帆船顺利靠边,九位穿着清朝官服、头梳长辫的中年男子在三名英国船员的引导下走出了船舱。</p>
作为封建王朝的巅峰代表,清朝的皇宫和都城无疑算得上繁华,不过那种繁华属于标准的中式古典美。</p>
清朝的建筑风格和1850年的伦敦比起来,二者在画风上还是颇具差异的。</p>
因此眼下骤然见到伦敦这般另类的景象,这几位本就官秩不高的清朝官员心中自是震撼不已。</p>
但与此同时,他们却仍旧秉持着大清特有的‘骄傲’。</p>
一个个紧绷着脸,目光却不停的往外直瞟,看上去不由有些滑稽。</p>
距离他们不远处。</p>
徐云的目光则在这些人身后的辫子上停留了一会儿,心绪有些复杂。</p>
这还是自激活光环穿越以来,徐云头一次亲眼见到清朝的官员。</p>
正是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政权,亲手‘书写’了华夏在近代史上屈辱至极的篇章。</p>
可惜没能见到那位李傅相,不然徐云真想和他好好的聊一会儿天——这里的聊天不是贬义词,而且真想知道他的脑海中到底是怎么想的。</p>
可惜由于某些意志的缘故,这样的机会显然是没可能了。</p>
待九位清朝官员下船后。</p>
拉德霍·卡普兰带着田才明走到了他们面前,略显生疏的行了个拱手礼:</p>
“各位来自东方的客人,欢迎来到伦敦,我是英国国会下议院的议员拉德霍·卡普兰。”</p>
领头的清朝官员是个瘦弱的小老头,此时仍旧板着一张脸,看上去就有些迂腐。</p>
徐云曾经在威廉惠威尔交给他的名单上看过他的照片,此人名叫冉弘甫,官秩未知但不会太高。</p>
slkslk.</p>
田才明在一旁将这番话翻译成了中文,顺便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与字。</p>
冉弘甫闻言稍作沉吟,没有直接回话,而是对田才明问道:</p>
“博论兄,敢问此人在不列颠帝国内官列几品?”</p>
田才明顿时一愣,回过神后飞快的扫了眼拉德霍·卡普兰,思索着道:</p>
“约为.....从七品吧。”</p>
英国的上议院属于贵族议会,下议院议长大概是现如今的部级待遇,相当于古代的尚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