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用多大的电压加速?</p>
5.如何探测加速后的粒子?</p>
6.如何降低粒子在空气中的能损?</p>
这六个问题中,第一环节显然是最简单的。</p>
因为徐云只需要生产平流电子,这是最简单的微粒之一,量级低的可怕。</p>
所以直线或者回旋甚至复合在一起都无所谓。</p>
例如徐云设计出的这台乞丐版加速器外观就是个复合型,其中一侧是一个直径一米五左右、高度约半潘多拉的圆形铁盒。</p>
铁盒的外侧则连接着一条一百米长的通道,末端放着干涉成像板。</p>
大概就是这样:</p>
O→I,那个I就是成像板。</p>
这款加速器的原理非常简单:</p>
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旋电场进行磁通量加速,大致有些类似奥运会里的铅球,转着到合适的位置就把球丢出去。</p>
转的圈数越多。</p>
‘铅球’被赋予的动能就越大。</p>
接着最容易的则是2、4、5、6这四个问题。</p>
后世的DIY流程一般是这样的:</p>
自己氪金上网去买个电离传感烟雾报警器——里头有镅-241,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粒子源。</p>
再加上数码相机中的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探测器,以及一口高压锅和真空泵,就能把这些环节给搞定。</p>
全套成本大概8000左右吧。</p>
而徐云这次嘛.......</p>
那就要更简单许多了。</p>
他需要加速的是电子,探测器自然是感应屏——如今真空管已经被徐云搞了出来,感应屏便也不再是个问题了。</p>
电压则由剑桥大学负责,反正鲁姆科夫线圈的电压肯定是足够的。</p>
至于降低能损......</p>
“如各位所见,这台加速器的内壁结构,我将其称为束流管内壁。”</p>
乞丐版加速器边上。</p>
徐云先是敲了敲它银色的铝质外壳,发出了冬冬冬的声音。</p>
又从侧面打开了一个小口,露出了内部的情景:</p>
“束管主要是用来保证内部的高真空,所以束管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低出气率,并且相对磁导率接近于1。”</p>
“这个概念类似于真空管,法拉第教授您应该对此并不陌生。”</p>
从座位上赶到加速器边上的法拉第凑上前看了几眼,轻轻点了点头。</p>
原本时间线中的磁导率要在1885年才会被提出,但如今这个副本在小牛的影响下,磁导率也提前诞生了出来。(见295章)</p>
因此如今徐云这么一解释,法拉第倒也跟上了他的思路。</p>
接着徐云地面上的一口箱子里取出了几件东西,赫然是当初拜托艾维琳打造的铍管等物:</p>
“这是铍管,它能起到封真空的作用,同时还能保证玩意电子在撞击到内壁后产生非必要的影响——不过各位小心一点,铍管剧毒又致癌,我们只能把它装在玻璃里观察,不能上手......”</p>
“这个则是含有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可以形成多孔结构,由于构建出一个临时储存环.......”</p>
“右边这个是纯钼的锥形体,可以在电子数量增加后放缓增速.......”</p>
解释的同时。</p>
徐云还取出了一张早就准备好的示意图,通过图示进行更直观的科普。</p>
法拉第认真听完徐云的介绍,接过示意图看了好一会儿。</p>
沉默片刻,又看着面前这条百米长龙,对问道:</p>
“罗峰同学,这台加...加速器一秒钟可以发射多少电子?”</p>
徐云想了想,说道:</p>
“大概一千个左右吧。”</p>
他的设计方案参考的是此前提及过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在2011年搞出来的方案。</p>
也就是d/10.1088/1367-2630/15/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