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射击的时。</p>
陶瓷会靠着硬度将弹丸击碎,变成数个质量更小的弹丸,接着利用陶瓷的碎裂进一步减小其动能。</p>
然后再由陶瓷后面的防弹纤维板承接住这些威胁更小的碎片,从而实现防御效果。</p>
这个防弹纤维便是前面提到的蚕丝。</p>
当然了。</p>
后世的这类陶瓷并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表面喷聚脲涂层的多曲面金属陶瓷。</p>
这玩意儿在1850年咋搞呢?</p>
看到这里,聪明的众所周同学想必应该记起来了。</p>
没错!</p>
当初徐云在阴极射线实验中,曾经给出过一个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道具——</p>
压电陶瓷。(303章)</p>
压电陶瓷在经过极化后,电畴会沿电场方向定向排列。</p>
此时只要加入一些金属,就能达到乞丐版防弹陶瓷的特性。</p>
草蛇灰线,伏笔千里.JPG。</p>
有了压电陶瓷和蚕丝,一件简易版的防弹衣便诞生了。</p>
这种DIY版本的压电陶瓷防弹衣在后世能稳稳防下7.62mm的半威力步枪弹,连肋骨都不会伤,不过全威力弹就防止不下了。(油管有视频)</p>
不过7.62mm弹虽然在后世属于标配,可在1851年嘛.....</p>
米涅步枪用的子弹叫做米涅弹,有的时候因为音译问题还叫米尼弹,是一种裸铅弹。</p>
这种子弹的装药量很小,杀伤力在于初始动能,所以威力存在三种区间:</p>
一种是10米内,米涅弹的威力可以和7.62mm的全威力步枪弹比肩。</p>
第二种是10-25米,相当于半威力弹。</p>
但超过25米,它的威力便会呈现区间下降——因为这年头弹道学实在是太原始了。</p>
在远距离的情况下。</p>
除非是像早先那位肯尼迪一样被爆头或者击中脏器,否则基本上不会立刻毙命。</p>
当然了。</p>
等后膛枪技术出现,米涅弹的威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强。</p>
随后徐云又送随身的背包里取出了一顶钢盔,五六斤重的样子。</p>
后世的钢盔性能比较复杂,这玩意儿其实不是为了防御子弹,而是为了避免流弹或者破片。</p>
不过1851前膛枪子弹射速有限,不是正面挨枪倒也勉强能说是个‘防弹钢盔’。</p>
一件防弹衣,加上这顶钢盔,足够徐云正面对敌了。</p>
在徐云穿好防弹衣的同时。</p>
靠在唯一一处没被封闭的正面窗户边的伯恩轻轻抬起头,朝外边看了一眼:</p>
“注意,敌人距离大门只有十米了!”</p>
说着。</p>
伯恩高举起了手中的刺刀,做防御状。</p>
过了几十秒。</p>
卡卡卡——</p>
军靴的声音逐渐从门外传来。</p>
从步频的间隔不难判断,对方显然也显得相当谨慎。</p>
彭——</p>
彭——</p>
彭——</p>
几秒钟后。</p>
门外突兀的响起了三声枪响。</p>
大门处很快出现了三个洞口,不过冲入门中的子弹很快便被阻隔物挡住了。</p>
同时随着三声枪声的响起。</p>
“呀!</p>
一位徐云不认识的贵族妇人忽然惊叫一声,应激性的将手中的书册朝还没被重开的小门丢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