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加入了英国国籍——根据后来某退休部委领导的采访可以确定,黄教授的‘退国籍’是经过组织批准允许的,因为当时的水下隐伏目标不允许华夏人进组。</p>
2009年底,黄教授回国。</p>
后来他担任了华夏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九分项“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首席科学家,成功研究出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地壳1号万米超声钻探装备等多个尖端技术装备。</p>
09年的时候。</p>
华夏的重力梯度仪精度处在第四梯队,泰国掌握的技术都比咱们先进。</p>
而2017年华夏的重力梯度仪,已经赶到了第一梯队的中游。</p>
现如今咱们航母上头的重力梯度仪,几乎全都是黄教授当时领队立下的项目。</p>
奈何可惜的是......</p>
天妒英才。</p>
2016年11月29日凌晨,黄大年教授晕倒在出差途中。</p>
回到长春,单位强制安排他做了检查,可还没出结果,他又跑去燕京出差。</p>
等他再次从燕京回到长春,便接到了一张住院通知:</p>
胆管癌。</p>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救治无效去世。</p>
享年58岁。</p>
在那之后。</p>
华夏的重力梯度仪便几乎停滞不前,没多少成果产出,在最近五年又被拉了一个身位。</p>
当然了。</p>
既然提到了黄大年教授,这里就顺便辟个谣。</p>
网上经常有一些涉及黄教授的文章会提到这么一回事:</p>
2010年,正是因为黄教授的出手,海对面组织的‘金色眼镜蛇’演习才会后退100海里。</p>
而实际上呢。</p>
黄教授在2009年才回到的华夏,那时候还处于很多人的质疑中呢,压根就没参与这么回事......</p>
有些人的贡献已经足够了,没必要为了博眼球而再去进行夸大,这是对人物本身的不尊重。</p>
话题再回归原处。</p>
眼下华夏的重力梯度仪正处于停滞状态,而自己得到了这么一台重力梯度仪.......</p>
想到这里。</p>
徐云在感慨的同时,眼中不禁露出了一道思色。</p>
这个奖励毫无疑问是个好东西。</p>
10^-16m/s2的感知精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p>
但问题是.......</p>
这么个军用设备,要怎么才能合乎逻辑的拿出去呢?</p>
要知道。</p>
这玩意和华盾生科目前的画风截然不同,找不到哪怕一丝一毫的重合点。</p>
像此前的mr技术啦、凝血明胶啦,算力模组啦,都是符合华盾生科现有或者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大不了等上一年半载罢了。</p>
还有此前的吡虫啉和微粒轨道,也可以用灵光一现来解释。</p>
可重力梯度仪却不一样。</p>
这玩意儿即便你等个两年三年,也很难解释清楚它的来路。</p>
灵光一现的说法就更别提了,即便是宋徽宗那智商都不会信。</p>
“那该怎么办呢.......”</p>
徐云皱着眉头思索了好几分钟,依旧毫无头绪。</p>
于是他只能暂时把这个念头抛到脑后,继续将注意力放到了面前的光球上。</p>
14个光球,如今只剩下了......</p>
四个。</p>
看着这四个光球,徐云一边从左往右点数,一边哼起了一首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