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卞和居然还不服,于荆山日夜哭泣。</p>
楚文王听说后召见,他竟然说“臣非悲刖,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p>
于是楚文王命人破开石头,果见宝玉。</p>
因为该玉卞和所献,故名“和氏璧”。</p>
到了战国时候,秦国听说了这块宝玉,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足见宝玉价值连城。</p>
但是当忠肝义胆的蔺相如捧出它的那一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啻使和氏璧的价值更进一步。</p>
当然了。</p>
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卞和泣玉,它们都存在一些二创的色彩。</p>
比如卞和哭出血泪等等。</p>
但单讨论和氏璧本身,它的存在还是没有问题的。</p>
待秦朝一统天下后。</p>
秦始皇得到了这个旷世奇珍,派人将这块和氏璧雕成一块玉玺。</p>
并命李斯在上边题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p>
可能李斯他自己都不知道。</p>
他的这这一刻,便开启了和氏璧的传奇生涯:</p>
从此以后。</p>
它就是皇权的象征,荏苒千年。</p>
只是那个希望“传至二世乃至万世而为君”的秦始皇恐怕也和李斯一样,没有料到自己的王朝不仅未能“既寿永昌”,而且就在这块儿玉玺的见证下二世而亡。</p>
当秦王子婴用脖子系着这块传国玉玺时,和氏璧不仅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见到了它的新主人——刘邦。</p>
从此之后。</p>
这块玉玺就叫“传国玉玺”。</p>
任何一个新王朝要想证明自己的“天命”,就必须得到这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宝玉!</p>
再后来。</p>
高度疑似穿越者的王莽篡汉。</p>
他派手下安阳侯王舜向自己的亲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时,老太太大怒,遂将玉玺扔向金柱。</p>
biaji一声,传国玉玺磕掉了一个角。</p>
于是呢。</p>
王莽便给玉玺镶上了金边。</p>
这就是金镶玉这个词的由来。</p>
王莽之后,下一个与玉玺纠缠在一起的是孙坚。</p>
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之际。</p>
孙坚率部与诸侯讨伐董卓,没想到却在洛阳宫中的枯井下发现这块玉玺。</p>
玉玺再一次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魔力——孙坚觉得优势在我,决定打自己的天下。</p>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p>
孙坚死于刀箭之下,他的儿子、孙十万的欧尼酱孙策把这块玉玺献给了骷髅王袁术。</p>
朝代更变,不变的是那玉玺。</p>
之后。</p>
三国一统于晋,晋又分西东。</p>
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p>
十九年后。</p>
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p>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更为了宣传自己的“神性”,石勒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他们姓石,得到宝石,以后天命不绝。</p>
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几年,玉玺随着后赵的灭国传到冉魏手中。</p>
后冉魏又乞兵东晋,没想到传国玺竟为晋将领骗走。</p>
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p>
就这样。</p>
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p>